简要说明收益法在核算GDP中的内容。
(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
工资包括工作的所有报酬、津贴和福利支出,以及工薪阶层必须缴纳的所得税(这是直接税)和社会保险税。这里的利息是指人们提供给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不包括政府债券和消费信贷的利息。租金包括出租土地和房屋的租金收入,以及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店主。他们使用自有资金,是个体户,他们的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往往混合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的收入。
(三)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分红和公司未分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这些收入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所以也要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赠和消费者的坏账。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和流转税。
(5)资本折旧。
虽然不是要素收益,但包含在应该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所以也应该包含在GDP中。
发展
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劳动者报酬:即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的全部报酬;净产品税:产品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固定资产折旧:指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以弥补固定资产损失。经营剩余:反映初次分配中除劳动以外的土地、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制作方法。计算公式为:GDP =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2.收益法。计算公式为:GDP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净产品税+营业盈余。
3.支出法。计算公式为:GDP =总消费+总投资+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商品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永久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结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