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中国猪王”的负债超过102%!曾经想追上木元,现在卖20家公司求生存。

打雷!正邦在巨亏超200亿后最新负债率已达102.8%!为了减轻债务压力,正邦今年已经卖出了20家子公司的股份!但神奇的是,即使负债率已经超过100%,正邦并没有资不抵债。但此时,牧源、温氏、大北农等猪企纷纷大动作,正邦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正邦赌的是未来。

据正邦15晚间公告,正邦已于9月14日与湖北粮食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湖北生猪养殖产业链:

资产合作方面,正邦科技拟将部分生猪养殖业相关资产转让给湖北省粮食公司,湖北省粮食公司将进入生猪养殖业。

在业务合作方面,湖北粮食公司可优先将上述生猪养殖业相关资产租赁给正邦科技或其指定实体经营,并向租赁的正邦科技或其指定实体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饲料/原料,条件较同行业更具竞争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邦再次出售子公司的消息迅速传开!而正邦今年已经出售或转让了20家控股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早在今年2月28日,正邦就以20-25亿元将8家饲料子公司出售给大北农,正邦获得投资收益11-19亿元!看似正邦这次可以获得巨额流动资金,但截至16年6月,正邦仅收到大北农首笔交易资金5亿元,比约定的“尾款”少了15亿之多!

更需要关注的是,正邦还与大北农签订了“对赌协议”。标的公司三年业绩对赌:2022年、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654.38+3亿元、654.38+0.6亿元、2亿元。

如果三年期满后累计归母净利润不足,正邦需要自掏腰包向大北农支付差额!

不难预见,如果行业形势不好,最终未能如期实现盈利,这笔交易将加重正邦的负担!

可见正邦是在“断臂求生”赌一个未来——赌市好转,利润回暖,赌死!或许正因为如此,正邦在负债率超过102%的情况下,依然能咬牙坚持。

正邦债已经超过102%!

2021这一年,是国家被摧残的一年!

还记得正邦在2021年初喊出了“年出栏2000万头以上”的口号,但最终不仅全年亏损654.38+08.8亿,甚至导致负债率高达92.60%!

高负债率让投资者紧张,但没想到在今年上半年低迷的猪价下,正邦的负债率继续冲上102.88%!此外,甚至还有商业票逾期的情况。正邦科技及其子公司逾期未付余额共计8.77亿元。

好在正邦最后并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依然有100亿的市值。

很多人把雏鹰和正邦相提并论。首先,他们倒下的原因高度相似——盲目扩张!

雏鹰无脑扩张导致退市,正邦在2020年养猪大赚一笔后,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2021到2023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不低于2000万头、4000万头、6000万头!远超文,追到木渊!

但就是这样一个有望赶超牧元的“中国猪王”,却在2021年撞上了猪周期,一年亏损15盈利。

但是,正邦和雏鹰很不一样。正邦最大的不同,就是敢于在舆论压力下“断臂求生”,敢于大刀阔斧改革减产。否则不可能达到100%以上的负债率和几百亿的市值。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正邦的未来危机

很多人都在说正邦“今年亏损增加”,却忽略了猪价2021上半年好,下半年继续跌;2022年上半年猪价还低,下半年稳中有升!

所以本质上——正邦的亏损在缩小!

正邦2021亏损188亿,今年上半年才亏损42亿。即使下半年亏损40亿,今年的亏损也比去年低60%以上!

但在当前猪价一路向好的形势下,正邦有望在下半年扭亏为盈,对冲上半年的部分亏损。最终,今年的损失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所以,上半年的亏损并不可怕。对于正邦来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那是明年!明年,牧源的产能可能会冲刺到几亿头,温也将回到2000万头猪的产量。新希望、大北农等上市猪企都在扩张,全行业35万家猪企在今年恢复活力后,明年肯定会再次扩张。

对于正邦来说,有两大危险,一大机遇。

一个很大的危险是,如果明年猪价受到挤压,叠加饲料成本将继续上涨(豆粕近期上涨5100元/吨),正邦如果不能大规模降低成本,亏损将再次加重!

两大危险是:如果未来两年正邦在负债率的压力下继续收缩产能,而其他大猪企却一路扩张,其市场份额将被不断蚕食;在国家大规模调控生猪产能的背景下,市场份额会越来越珍贵和难得!

最大的机会是正邦熬过了200多亿的亏损。如果以后能降低成本,扭亏为盈,那将是投资人心中的又一块大蛋糕!就像现在的文,就像现在的新东方!我们说看一个公司,不是看它赚钱的时候有多好看,而是看它在低谷的时候有多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