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金融骗局有哪些?

1,P2P骗局:超过10%的收益率看起来很美。

十大骗局都是P2P骗局。超过10%的收益率看似很美,但实际上呢?

2016年,公安机关共立案非法集资案件10000余起,涉案金额近140亿元,其中仅P2P诈骗就“贡献”了很大一部分。所以P2P骗局位列十大金融骗局之首,并不是一波成名。

P2P骗局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e租宝”事件。2014年7月“e租宝”上线至2015年2月被查封。实际吸收500多亿,涉及投资者约90万人,受害者遍布全国31个省市。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这种P2P骗局呢?利率高是假P2P的同一个特点。“传送宝”* * *推出了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14.6%之间,远高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其次,这类产品没有真正的标志。当投资人对P2P产品产生怀疑时,可以调查标的的真伪,了解平台的真伪。

2.《街头金融》:“打个预防针,换个地方过一段时间”

“阿姨,我们公司就在附近。你可以上去喝杯茶。让我告诉你一些关于我们的财务管理...我们的产品年化收益是12%,没有风险。”在街边或者大型超市前,一张小桌子上摆满了宣传页。西装革履的男生看到上了年纪的人,会抢着介绍自己的产品。

通常这类理财公司的业务员都比较热情。当投资人被带到他们的公司,也能看到这类公司装修豪华舒适,导致投资人对这类公司的实力判断失误。但往往这种公司都离不开跑路的结果,而且“人去楼空”的特性也没有改变。

3.虚假“P2G+PPP”项目:“政府平台”,旨在欺骗老年人。

近年来,金融骗局给自己“镀金”的现象屡见不鲜,屡试不爽。有的抱经济学家大腿,有的抱电视台大腿。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有骗子公司敢直接抱政府大腿。

最近“PPP”这个概念被炒得很热,诈骗公司都想在这个概念上做文章。华英凯莱就是其中之一。

“巴铁”项目是华赢凯打包的“P2G+PPP”项目,对接地方政府。“PPP”是指政府和企业合资建设一些公益性项目。企业负责融资建设,政府负责立项,并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华赢凯来打着“PPP”的幌子,在全国多地为“巴铁”项目融资40多亿元,并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初期投资1万元。7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发布通报称,因涉嫌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华英凯莱公司已被立案侦查。

这类骗局的特点是项目投资者多为中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更容易相信“政府兜底”的基建项目。

4.现货交易诈骗:“微信美女”只骗中年男性。

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以交易白银、原油、沥青等现货为幌子实施诈骗的诈骗犯罪团伙。

被谋杀的投资者透露,通常情况下,这些骗子会伪装成富有的年轻女性,皮肤漂亮,气质好。这些“美女”不仅漂亮有钱,而且对你体贴入微...其实,这些“美女”的真实身份是“大男人”,上岗前会对她们进行演讲技巧的培训,教她们如何“勾引”有一定积蓄的中年男性目标客户。

这些“美女”通过聊天熟悉后,会哄骗你投资现货,说背后有“分析师”,通过“分析师”的指导,赚取了可观的收益。很多男人会在诱惑下,以“美”投入其中。

“我只买了5万块。她告诉我,现在是建仓的好时机。不知怎么的,我脑子一热就加了20万,全亏了。”一位受害投资者说。

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这些现货交易平台多为假平台,投资者投入所谓盘面的钱并不是拿去投资,而是投资后被取走。而所谓的盘面操作,操作的只是一个数字,再加上频繁操作的高额手续费,最后,投资者血本无归。

5、网上交易骗局:它会一直让你血本无归。

2065438+2007年6月8日,由于英国大选,英镑兑美元汇率开盘出现200多个点的缺口。英镑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导致IGOFX外汇交易平台上所有投资者的账户爆仓,损失惨重。

让投资人无法接受的是,之前平台设置的“止损线”形同虚设,甚至投资人的亏损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