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发展水平好吗?

成立53年来,贵港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贵港港只有三个3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只有30万吨。如今,贵港港拥有三个港口,五万多吨级泊位,年吞吐量三千多万吨,是中国十大内河港口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贵港港始建于1956,是广西最早的铁水联运港口。回南宁、百色,分布到粤港澳。是西部五大主枢纽港之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丁少枢和丁磊是两代港口人。丁绍书是贵港港第一代“拓荒牛”。他经历了贵港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当时,他们用双手在郁江北岸的荒滩上修建了第一个国有码头。随后的30多年里,贵港港陆续修建进港铁路专用线,从1个泊位扩大到7个泊位。作业方式由手工肩扛变为机械化,年吞吐量由30万吨提高到250万吨。作为第二代港人,丁磊经历了贵港港从大到强、从机械化到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看到了集装箱作业方式从桥式起重机到岸桥的转变,经历了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的历史时刻。解放思想,推动贵港港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吞吐量在1994达到400多万吨,之后逐年下降,在1997下降到200多万吨。深入调查后发现,主要原因是体制性障碍:一是政策多、收费多;第二,手续繁琐,费用高,耗时长;三是中介组织不“中立”,勒索利润;四是部门设多层卡,鹅拔;五是监管机制不健全,货主权益得不到保障。恶劣的运输环境吓跑了货主,大量货物弃水陆路或绕道。短短三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了近30%。为振兴港口经济,贵港千方百计突破各种体制障碍,将部门职能转移到服务上来。1997 10,贵港市明文规定,国内货物过境贵港,一个窗口收费,一个窗口签证放行,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设置检查站或设置障碍;市交通部门只按上级规定收取港口费和航道、港口建设基金,市级实行零收费,使过境货物每吨少交十元。建立激励机制,对服务好、促进吞吐提升的部门进行奖励;设立监督电话,聘请20名职业道德监督员,组织新闻媒体不定期走访货主,调查曝光“三乱”行为,批评查处服务工作不力。贵港市还努力消除港口规模扩张和船舶运力发展的制约,将普通货船等项目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做好发展规划,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做流通。贵港中转港采用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合作制,引进国投公司、交通运输工业总公司、广西西江航运开发总公司等股东,投资65438+多亿元,先后建成中转港作业区和进港铁路专用线,年新增654.38+0.8万吨。2006年3月,贵港引进了实力雄厚、拥有先进港口管理和物流管理经验的印尼艾克尔有限公司。公司计划投资7亿多元对萝卜湾作业区和猫儿山作业区进行改扩建,使两个作业区具备20万标箱集装箱、300万吨杂货和800万吨散货的吞吐能力。目前,萝卜湾作业区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试生产。集装箱泊位配备了中国内河最先进的起升45吨的专业集装箱起重机,实现了集装箱作业方式由桥式起重机向岸桥的转变。随着体制障碍的不断突破,港口运输环境日益改善,贵港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1到今年8月,贵港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287标箱,同比增长45.52%。对外联系,对内联系,贵港市努力构建铁、公、水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随着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南广高铁工程等一批重点公路项目的加快推进,贵港港集疏运条件不断改善。贵港市加强与周边地区港口合作,整合航运资源,发展水水联运和江海直达运输业务。近年来,先后开通了贵港至黄埔北港集装箱内贸航线、贵港至香港、深圳集装箱航线、广州港“班车”广西贵港支线、贵港至南沙中海集装箱班线、贵港至珠三角、港澳水路常年货运航线、贵港至昆明集装箱快运班列。今年,开通了贵港至广州南沙的“摆渡车”中转航线和贵港至南沙的定期集装箱班轮,实现了江海直达班轮,建设了贵港至珠三角的水上高速公路。目前,贵港港物流已覆盖中国珠三角、云贵等地,中转至大连、上海、福州、香港等主要港口及东南亚各地。在加强港口物流体系建设的同时,贵港市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珠江系统首个可视化货运市场——贵港航运信息服务中心,每天发布货物类别、流向、流向、码头情况、船舶动态、参考运价、气象、水位、政策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免费发送给货主、船东、船舶管理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