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云的性格评价
1982 12年4月5日,董浩云在迎接摩纳哥国家元首雷尼尔三世访港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0岁。香港《南华早报》评论董浩云之死:“...他是航运界的巨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和蔼可亲、慷慨不屈的人;作为一个伟人,他有一种让人愿意靠近的魅力。”
此时,东石集团已拥有149艘船舶,总吨位11万吨,是世界著名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近两倍。
1928年,董浩云被派到天津海运公司工作。当他第一次到达天津时,董浩云举目无亲,每天都努力工作。闲暇时,他不像一般年轻人那样贪玩,而是一头扎进书堆里,专心地啃着书。尽管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董浩云还是自学了英语、法语和日语,并能自如地运用它们。当时,天津航空公司的老板注意到董浩云的非凡才能,有意培养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董浩云受到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年复一年地得到晋升。不到十年,他被任命为天津航空公司的总经理。老板看这个年轻人聪明有才华,前途光明,就把女儿托付给他,成了老板的“女婿”。1931年,董浩云当选为天津海运公会的常务理事,后来成为副会长,在航运业崭露头角。1936年,董浩云携妻子回到上海,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董浩云凭借十多年的航运从业经验,以及多年工作积蓄的资金和岳父的支持,创办了“中海信托公司”。公司当时的全部财产是一艘1000吨左右的小船。不过,董浩云心里还是挺满意的,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第一艘船!董浩云雄心勃勃,决心在航运业大干一场。不料天公不作美,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首当其冲,很快被日军占领。董浩云的“中海信托公司”也被日本人接管了。无奈之下,董浩云也来到重庆谋生。我在重庆呆了七年,最后抗战胜利了。回到上海后,他又去了“中海公司”,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抗战胜利后,有很多事情要做,世界的重建需要运输很多物资。看到这个机会,董浩云先后通过银行信贷购买了慈航、慈云、天龙、田萍、天行等十艘船,建立了自己庞大的船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私人船东。董浩云在创业过程中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1947年,董浩云把“龙”从上海送到法国,创造了中国人独立横渡大洋的壮举。当时,外国人是中国航运业中能够驾驶巨轮漂洋过海的人。“中国海运”的举动震惊了航运界,成为新闻界的重要新闻。次年,由中国人驾驶的“通平”号从上海顺利抵达旧金山。董浩云一度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49年,董浩云把公司搬到了香港。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禁运,董浩云在世界各地的船只经常被扣留,运营非常困难。然而,勇于竞争、大胆创业的董浩云没有被暂时的困难吓倒,他积极寻找机会。他在1950把两家公司搬到了香港。1956年10月,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苏伊士运河关闭,欧亚航线要绕一个大弯,国际航运业空前紧张。董浩云时来运转,他的船队日夜穿越海洋,赚取了巨额利润。董浩云趁机推陈出新,增加了许多新船,“中国海运”的实力变得更强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越战的升级,国际上对远洋船舶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董浩云的船队也随之扩大。公司迁回香港后,成立了东石海运集团。1969年,集团成立了“OOCL集装箱运输公司”,发展新兴的集装箱船业务。董浩云对发展集装箱运输很感兴趣,他认为这将是货运业的一场革命。他带头把公司的七艘旧船改成了集装箱船。然后,从日本造船厂订购了7艘新船,开始全集装箱船业务。在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六七十年代,全球对石油的需求旺盛。董浩云也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石油运输业务。为此,他订购了大型超级油轮。仅在1969年,他就向佐世保造船厂订购了8艘22万吨级油轮。1973年,OOCL成立,1979年,委托日本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油轮“海洋巨人”号,总容量超过56万吨。1980年收购了英国施耐德惠始轮船公司和美国大洋铁路太平洋轮船公司。1980年4月,董浩云以1.1.25亿美元收购英国第二大航运集团Fornesway公司,成为第一个接管英国大公司的中国人。1980 19年2月19日,董浩云亲自主持了载重量超过56.7万吨的油轮“海洋巨人”号的下水仪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艘油轮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巨型油轮。20世纪80年代初,董浩云收购了英国第二大航运公司富纳斯,成为第一个收购英国大公司的中国人。董浩云的公司发展迅速。东石集团船队规模达到100多艘,不仅有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还有三艘豪华邮轮。集团旗下有中海、金山船务和OOCL集装箱运输三家船公司,在东京、纽约、伦敦、新加坡、台北、洛杉矶、巴黎和里约热内卢设有办事处或代理处。董浩云的管理方法不同。他喜欢买大船。他说,船越大,运载的货物越多,而船上员工不变,相对管理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其次,他坚持自己购买、自己管理、自己拥有的原则,不愿意长期租用该船。这为他的公司日后遭遇危机埋下了伏笔。董浩云不仅是世界船舶之王,还投资于金融保险、石油勘探和房地产。他甚至拥有星马报业集团的股份,并且是其董事会成员。到1982年董浩云因心脏病去世时,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近1倍。他创造了航运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董浩云对电脑也很感兴趣。他曾计划投资日本计算机行业和飞机制造业,但不幸的是,他的雄心壮志在得到报酬之前夭折了,梦想未能实现。董浩云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他对办教育特别有兴趣,办的大学也很特别,就是豪华游轮改造成航海大学。1970年9月,董浩云花巨资购买了豪华游轮“伊丽莎白女王”号。随后,它又斥巨资进行改造,希望将其打造成一所海上漂浮大学。不幸的是,在工程即将完工时,这艘8.3万吨的船意外起火。董浩云并没有因为那次事故而放弃他的理想。他又买了一艘美国邮轮“大西洋号”,改装后命名为“宇宙学院”,终于实现了他航海教育的计划。多年来,海事大学项目一直由董浩云创建的船上教育学院实施,该学院隶属于匹兹堡大学。正因如此,东施集团还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每年拨出巨额奖学金,帮助从亚洲高校中选拔出的优秀中国学生到“宇宙大学”学习。董浩云说:“在这所海事大学学习时,整个世界都是学生的校园,让学生可以看看这个世界,获得更多的教训。如果我能达到这个目的,我就不吃苦了。”
董浩云曾被聘为美国史丹福研究院院士、华府国际讲师教育评审委员会委员、德州艾巴苏荣誉市民。英国师范大学评议会成员。被授予美国长滩佐世保和得克萨斯州艾巴苏荣誉市民称号,法国骑士荣誉勋章和比利时国家勋章。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著有《民族与国籍》《苏伊士运河危机》等书。1982在香港去世,享年71岁。东施海运系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