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企业做假账?

如何看企业做假账?

21做假账的方法

1,成本费用交换

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费用的会计处理改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者将费用项目扣除的费用以成本为导向,以控制税前扣除的比例,夸大当期利润。

例如,某企业将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无形资产摊销计入“制造费用”科目,某月制造费用未分配时计入“生产费用”科目,就会造成低估期间费用,虚增利润。

2.消费资本的相互交换

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会计处理转为资产,递延折旧税前扣除。或者直接确认属于资产科目的费用,在当期税前扣除。

比如某企业新厂房确认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成本本应计入当期损益,却计入初始成本进行折旧。

3.费用名称的转换

操作方法:限定比例的部分费用在税前扣除,超出部分转为其他有宽松或无限制限制的费用,达到税前全额扣除或减少相关税费的目的。

比如企业工会经费扣除额已经超过限定比例的,计入职工福利费扣除。

4.费用预扣/递延/选择性分配

操作方法:为了控制当期税前利润,预提费用以延缓纳税;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如股份转让价格、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而选择递延确认,或者选择性分摊费用。

比如调整费用比例,人为调整各期项目引起的税费(比如调整土地增值税)。

5.成本名称的转换

操作方法:将可以结转的项目改为不能结转的其他项目,反之亦然。

例如,某企业将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混淆。

6.前期和后期成本确认/选择性分配

操作方法:本期成本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足,或选择成本分摊法达到上述两个目的。

比如成本在会计年度之间不结转,人为调整当期损益。

7.收入的提前和延迟确认/选择性分配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的收益进行或多或少的结转,在下期进行弥补或选择收益分成的方式,达到上述两个目的。

比如跨会计年度不如实结转收入,人为调整当期损益。

8.收入名称的转换

操作方法:在各收入项目间调整总收入。

比如将主营业务收入改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就可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营业务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支出资产

操作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其他应付款”属于流动负债,通常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但由于其他应付款的复杂性,一些企业将其作为避税的工具。

比如长期损失的收入是其他应付款,制造借款业务的假象,达到缓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或长期支出记入其他应收款;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超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的虚增借款,使企业费用虚减,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10.收入、成本和费用的增加/减少。

操作方法:人为虚增或虚增收入、成本、费用,造成调整依据错误,以达到延迟纳税期限或其他目的。

例子:如报销虚假票据,人为捏造增加销售成本等。

11,转让定价

操作方法:在经济活动中,产品定价不是以公开的价格为基础,而是以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从而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

比如将亏损企业的产品高价卖给盈利企业,关联企业的整体税负就会降到最低。

12,资产负债名称转换

操作方法:改变固定资产中资产类别的名称,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账款挂钩,或将应收账款与其他应付账款挂钩,以避税。

13,虚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将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账,导致资金流出,增加当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14,费用直接收益法

操作方法:在确认收入时,虚开发票入账(如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虚开费用在税前扣除,达到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

15,重组与转让法

操作手法: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方式转移资金或收益,达到避税的目的。比如转移公司资金,达到破产违约的目的。

16,私人费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将私人费用转为公司费用,既可以减少私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又可以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

比如个人汽车油费会在公司办理,个人租车费会在公司办理。

17,收入/成本/费用转移方式

操作方法:单独签订合同,将收入、成本或费用转移给其他公司或个人。

比如某厂以自有钢材投资汽车厂,会计处理以生产成本和原材料借款为基础,一方面增加了产品成本,减少了利润,另一方面隐瞒了投资收益。

18,充气/放气循环流程

操作方法:在流通过程上下功夫,增加一个流通过程,增加一个收入,增加可抵扣费用的范围。

比如公司向个人借资产购买,再以公司名义出租个人资产,无形中增加了租赁费用。

19,金融工具的使用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控制未来价格。

比如一个公司在卖股票的时候把价格控制在低位,但是实际赚到钱的时候股价已经上涨了,还是在低位确认收入,以规避一部分流转税。

20.分组操作

运营方式:集团运营用于实现国家批准的部分集团统一纳税公司运营模式的目的。

比如集团内各公司费用分配均衡,就可以达到整体纳税的目的。

21,其他

操作方法:如果把贷款当作从其他公司收到的首付款,就可以达到规避利息产生的税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