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姑的历史传说
古代,海河里的居民以打鱼、割草、煮盐、卖盐为生,税吏很少来这里。到了汉代,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人口稠密、繁荣富裕的地方。朝廷开始重视海盐的生产,征收盐税。当时渤海县彰武县支固设盐官署,命盐官征收盐税。当时实行税制,超出的部分归盐官所有。由盐官率领的一千多名士兵驻扎在水谷河两岸和海河两岸。无论盐户、渔民还是种地割草的人,一般都会遭到勒索、恐吓,甚至监禁或杀害。?不义之财不可得。有一年,盐官突然得了重病,背上长了一个碗口大小的疖子,疼得要命。守卫们四处求医问药,请男巫和女巫设坛,也不见好转。一天晚上,盐官做了一个梦:他被两次出差抓进了一座宫殿,金甲力士把他踢跪了。只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坐在太阳穴上,手持大锤,怒容满面。老人说:“我是真正的古水之王。自从我来到这里,所有的人都很开心。我真不敢相信,你一个小偷,竟然敢用你的嚣张跋扈来伤害生灵,你罪大恶极!”盐官据理力争时,老人举起锤子,砸在盐官背上的伤口上。盐官痛苦地求饶。第二天晚上,盐官做了同样的被审判的梦。因为他杀人逼死数千人,要砍头,吓得盐官哭醒。?
侍卫请术士给盐官圆梦。术士说:“古水是个卖字,真正的古水之王是卖水的水神。要想得到宽恕,只能祈求忏悔。”盐官赶忙问:“怎么忏悔?”术士想了一会儿说:“免除纳税,在卖水的地区服役,让百姓安居乐业,上帝也会宽恕自己的。”盐官点头称是,随即命令差役们放弃古水真王牌位,早晚烧香祭拜。还贴出告示,把水谷两边的村庄和以“卖”为名的村庄划为免税区。通知一出,免检村当然高兴。其他村一听说叫“顾”的村可以免税,也一阵风似的把村名改成了“顾”,纷纷上报,要求免税。不到一年,80多人报了案。据说当时无论是肩上扛什么物资,还是船上扛什么物资,只要插一面白旗,就畅通无阻。盐官看到叫卖的村太多了,如果都改成卖,税收就没了,然后就下了通知,不再允许以卖取村名。
后来这些有卖的村有的变成了市区,有的和别的村合并改名了,所以很难说到底卖了多少。而天津的别名“津沽”、“古上”则是经常使用的。“寻方步步高踏青,谁在柳外筑了钓鱼台?七十二片春水生,野桃开在午景声里。”清代诗人查长晔写下了天津的美景。当然,200多年前天津的野趣风光已经不存在了。但“七十二顾”这个名字,是用来命名天津河交汇处的滨海风光,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