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企业税收控制

说到税收,不可避免的要和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企业的税收管理在税收管理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税收管理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法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实现少缴税或延期缴税,从而降低税收成本,使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合理合法的避税行为,不是非法逃税,而是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在国外,为了有效减轻税负,纳税人都是学习税收管理,聘请税务顾问研究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的规定,利用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的目的。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加强企业税收管理意义重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税收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在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缺乏税收管理的整体意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起步的中国很多企业。企业管理长期由国家控制,企业税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处于空白状态。这也导致企业长期忽视税务问题,不重视税务管理。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只有财务会计人员做税务事项,没有专门的税务机构;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认为纳税只是被动地按照税法办事,自己无所事事;还有的企业无视税法尊严,随意逃税。也有少数企业初步形成了税收管理意识,但整体管理水平较低。这种现象无疑会影响正常的税收征管,增加税收风险,使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其次,企业对税收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国家和企业没有正确认识税收很重要。一味追求减税,甚至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分不清这些违法行为和税收筹划的区别。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行为,一般是政府默许甚至鼓励企业的行为。其不损害国家利益的特点是其与逃税的最大区别。而且很多企业忽略了会计和税务的区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近十年的法制建设,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异,特别是会计制度和税制改革后,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距在扩大,财务会计不再融合财务和税收要求,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争取独立。比如,税法第一次单独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很多企业财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他们只是简单地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申报纳税,而没有进行相关的调整,这可能会导致或多或少的纳税申报。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绝不能只看到它消极或负面的一面,而应该做出客观冷静的评价。既然税收管理如此重要,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它的意义和作用。税收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税法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国的法律在逐步完善,税法征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和运用税法的过程。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法制观念的加强,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纳税意识也会逐步提高。同时,由于国家税收政策在地区和行业上的差异,税法的征收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税收管理制度,要求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各种税收法律法规,还要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税收管理,有效降低税收成本。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国家管理,政府部门的支出逐年增加,税收也必须逐年增加才能满足国家的支出。企业要把税收作为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也要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税收管理,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有效节税,为自己的企业赢得最大的税后利润。真正的税收成本是企业依法应该缴纳的税。例如,一些大型工业发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很广,涉及各个方面,包括许多不同行业的生产活动,如建筑、产品生产、钢铁加工、服务等。,既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又属于营业税的应税范围,无形中增加了税收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加强企业税收管理可以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惩罚成本,有效地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润。加强企业税收管理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通过制定或修改税收法律和政策,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因此,税法中必然包含一定的国家宏观调控意图,并通过税法中的相关具体条款体现出来。结果地区、行业、产品、财务核算方法、企业组织形式、投资方案、筹资方式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意味着,虽然企业税负发生在经营过程中,但在企业进行相关经营决策时,税负的轻重已经决定。因此,为了降低税收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仅仅注意避免额外的税收负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进行经营决策之前,他们必须综合考虑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税负差异。这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加快要求企业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税收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偷税漏税的现象越来越少。企业应着力加强税收管理,降低税收负担。加强企业税收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和运用税法的过程,有助于提高纳税意识。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在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税法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加强企业税收管理,不仅要求管理者熟悉各种税收法律法规,还要求管理者熟悉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后,为了加强企业的税收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设立专门的税收管理部门。随着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和税制的完善,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企业会计作为税务管理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税务管理的需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岗位制度,配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规模大的企业要设税务局长。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日常的涉税事务管理工作,还要建立稳定的获取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动态,动态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和变化,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更好地用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这既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又使企业自身的税收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我国税收法规种类繁多,变化迅速。企业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利用各种渠道,帮助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新的税收知识,使他们既能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又能熟练掌握企业所在行业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的骨干力量。企业税收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环节都会涉及到税收问题。因此,在加强税收管理员培训的同时,对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不容忽视。企业专业税务员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业务和技能,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灌输正确的纳税观念,使其摆脱过去认为税务事项只是财务部门工作的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和支持税收成本管理。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工作税收的日常管理看似简单,但却是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是企业获取税收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收管理,可以使企业的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罚款和滞纳金,以及大额纳税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和损失。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作用,努力使公司的涉税业务未雨绸缪,确保公司的经营效益不受损失。加强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积极规避和防范税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完全规避和消除。但是,风险并不可怕,是可以防控的。企业应积极应对和防范涉税风险,努力将其降至最低或从根本上防止其发生。一方面,规范企业涉税行为,防范税收风险。规范企业涉税行为是防范税收风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