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做电动车有什么优势?

小米集团数百亿美元转型造车。自信从何而来?关于IT领域巨头造车,一直很热。似乎这样的企业造出来的车永远引领着车辆的智能化改造;在“功能机”车辆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的阶段,如果汽车能够接入物联网,必然会带来汽车体验的颠覆性升级。

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曾经没有理想的运作模式;而且车补问题带来了“骗补”,导致一种未来前景广阔的模式被改变。但在修车阶段的最后,“手机模型车”已经可以布局了,比如“小米汽车”。

两种模式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可以说大部分品牌都采用第一种模式;因为设备的代工生产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且从芯片、屏幕到其他硬件都有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可以说,作为手机厂商,没有理由自己去开发硬件。如果这样做,制造成本只会更高!

除非技术封锁,否则会有华为、比亚迪、紫光锐展等企业不惜代价自主研发。

在选择手机或者其他设备的时候,只需要看硬件的品牌(供应商),代工厂也就那么几家,所以实际的产品品控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最终决定设备体验差异的核心因素似乎就是系统生态的使用体验。

这就是手机领域的运作模式,需要做的就是开发系统;小米手机的成功是基于MIUI系统,不能否认使用这个系统的体验相当不错。试想一下,如果一辆汽车使用MIUI系统,那么车辆、手机、米家等一系列设备都参与到了物联网当中。到目前为止,车辆不仅可以完成简单的驾驶和多媒体娱乐,还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万物互联,扩大物联网过程中的数据覆盖范围,车辆最终可以发挥的作用将会非常丰富。

焦点:汽车OEM即将成熟!

小米手机之所以只能开发系统而不能开发硬件,一是核心部件有成熟的供应商,代工厂水平足够高;但重点是这种模式做手机成本更低,汽车其实也到了这种程度。

电驱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动力电池、车载级芯片供应商很多。比如电机有精密动力、海洋电气、上海大骏等。动力电池包括福迪电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比克或富能等。,以及MCU &;除了英飞凌等国外品牌,IGBT自主品牌比亚迪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5G芯片指的是紫光夏普展。当然,这么多品牌的存在会有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供货价格的逐渐下降,成本是可以控制的。

汽车代工厂会越来越多,水平会越来越高;因为传统汽车厂商已经进入“大浪淘沙”的尾声;曾经几十家车企(乘用车)最后可能只剩下个位数,但这是正确的结果。真正搞研发的车企,只有扶优扶强,才能引领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那么那些可能被淘汰的车企呢?有的会被收购,有的会转型做代工厂,服务于这些跨界IT领域的企业。个人认为小米汽车更适合这种模式,但小米选择自建工厂生产汽车;这样的布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投入也很大,但是未来的前景会更大。

为什么跨界融合电动化一定伴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升级,因为各种智能设备(包括传感器)都需要耗电,不可能用燃油车的电路系统实现车辆智能化;车辆一旦转向电驱动,就为车辆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已经解释了汽车的物联网接入会带来哪些变化。可以说对用户的吸引力会非常大,甚至会逐渐改变用车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小米集团这样的企业进入汽车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汽车厂商缺乏的是系统生态的开发能力;关键是思维模式相对于这些IT公司来说有些“固化”,基于车辆工程师或者用户的视角很难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但是两个领域的碰撞可能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综上所述,小米集团转型R&D、生产汽车的选择是对的,并不能体现这些企业在“高补贴阶段”为了赚快钱的态度;至于不选择代工生产,只做系统研发的模式,只能说小米汽车“野心勃勃”,或者说这种模式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智能汽车,初期投资都是654.38+00亿元,小米汽车654.38+00年计划投资是654.38+00亿美元。其实它最关心的只是“产品定位”!-小米手机主要是性价比高。小米汽车将在智能汽车中扮演什么角色?也许真的会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一辆漂亮又便宜的车总是很有吸引力。

天河MCN授权发布,版权保护。

小米手机因为价格低,质量好,性能全面,被称为国民手机。千元以下手机标配,堪比千元三星。

小米的电动车也会有小米手机的特点。

小米跨界进入汽车行业蓄谋已久。早些年,小米成立了汽车事业部,开发了车生活app,涵盖了车主需要的所有功能。比如保险,救援小贴士等等。

2017,小米与BAI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的第一款量产车型是电动车,价格定在3.9万元。但消息的可信度还不得而知。

根据印度公司注册处最近提交的一份监管文件,小米正在寻求收购当地的汽车生产和零部件制造公司。小米汽车要想进入电动车行业,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技术。宝马、奔驰等传统企业只是在技术上快速追赶,而特斯拉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是它的电池。

特斯拉重要的电池供应商之一松下最近宣布与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和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合作。竞争会逐渐加剧。

如果是BAIC和小米的合作,有两种合作方式。

首先,研发由BAIC领导,生产车间由BAIC提供。小米只需要提供空气净化智能系统等边缘化技术,提供一个小米logo,小米就可以在汽车行业打开销路。

其次,小米率先采用R&D设备,采用BAIC的销售渠道和车间设备进行生产。但这种合作模式给小米带来的是巨大的资金投入,研发一款车很难。比如蔚来汽车对蔚来ES8提出的研发投入约8000万元。

南方以BAIC为主,更容易盈利,39000元的价格也可以实现。

如果小米跨界造车,一定会重启中国汽车产业,高大上的外观,互联网用户的体验,高配置,低价,平民车。

雷军在发布会上是不是说得很mani?小米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小米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狂妄地表示,即使小米造不出汽车,小米也能出得起钱。现在小米整体收入来自手机和其他业务,有108亿闲钱。还不如用这笔钱做点大事。其实很多车企都面临着没有资金可用的问题,小米不一样。它有很多钱可以烧钱。

这方面我们还没发现吧?感觉小米的东西也是组装产品,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小米内部有一个很大的团队,这是雷军说的。小米公司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可以源源不断的投入,大量人脉优秀的工程师可以帮助小米完成造车。

这对于今天的汽车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优势。有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后期优化软件就容易了。现在汽车智能软硬件设备领域不可或缺,将加入智能生态系统,带动整个产品的增长,比如未来像小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他们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大量投资。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科技,在生态环境上有很大优势。

雷军对中国科技产业的贡献毋庸置疑。他的个人魅力真的太高了。成为影响中国科技进步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那么他的个人魅力就可以为他吸引一些资源,甚至在融资方面。这方面很有优势。毕竟有大老板坐镇,招商会很简单。

所以我还是认为小米可以成功造车,有机会成功。各方面都有优势,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我们还在等待小米为我们年轻人打造一款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车。

小米挺进智能电动车领域。如果华为的5G技术在该领域成功应用,很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枪。数十亿的能量可以迅速增加到数万亿。

此举预示着数百年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硕果累累的西方垄断的燃油车将被逐步淘汰,新兴的智能电动车将风靡全球。财富所有权重新洗牌。也预示着靠开出租车为生的人可能要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