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同阶段如何做股权激励
企业初创阶段,缺的是人才。这个时候核心就是稳定优秀人才,让大家看到未来的发展希望。这时候就可以用核心合伙人来参与利润分成(也叫干股)。创业型企业一开始就需要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核心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的几个核心合伙人都有以某种方式投资,也有以自己的能力投资入股的。当然,关于股份的规定尤为重要。分红干股的使用,一方面会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会稳定核心团队。比如一个技术偏的公司,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一般是内部协议的形式。以技术股的形式,这类股份没有投票权,只享有分红性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在采用类似的股权分配方式。初期,公司渴求有技能的人才,老板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招聘技术人员加盟。但出于对公司发展方向的考虑,他们绝对不愿意出售经营权——于是就有了这种“只分红,不参与经营”。这种形式的股份主要用于团结团队。只要公司整体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就像一辆移动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需要所有员工“绑在一起”努力工作,利润分成就是将团队捆绑在一起的“利益链”。
成长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一般是指规模小、管理间接的公司。老板一个人受不了,需要设立一些职能部门,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员工激励尤为重要。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间接管理,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率在下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权责分离的现象在一步步增加。为了把握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稳定骨干,股权激励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分不同的发展形式来做股权激励。从晋商的发展来看,体股与银股相结合的股权激励模式是当今家族企业的首选方式。
体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票,是能力设定的企业分红权,不能继承和转让。从晋商老板、店主、服务员的内部激励机制来看,身股的核心是激励工作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业主雇佣店主和店员工作,一方面支付他们薪水,另一方面核心点是给他们合格的人员配备体股。所以整个企业可以团结起来,特别是从创造利润的第一线,员工可以把企业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因为努力,年底可以参与利润分成。这是现在成长型企业可以广泛选择的员工激励方式。
晋商的银股,也就是业主出资的股份,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股份。对于成长型企业,可以在特定时期实施银股激励。比如在公司即将上市之前,此时实施银行股改,可以利用未来的资金杠杆为员工谋取利益。或者当那个企业家年纪大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此时实施银行股的改革,可以为企业找到优秀的接班人,真正以制度化的方式实现企业传承,让老板退居幕后,坐收“无风险”投资者角色的好处。因为企业利用这个系统寻找新的所有者。或者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必须稳定核心人才,这时也可以实行银股激励。
以上介绍了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方式,这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激励方式。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期权的方式,将实股和银股结合起来实施股权激励,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了。
(3)上市企业
作为具有独特资本市场背景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其优势。你可以利用资本的力量放大股权激励的好处。
目前上市公司常用的股权激励方式有限制性股票、业绩股和虚拟股。
1,限制性股票
一是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和出售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在激励对象实现了特定目标后,激励对象才能卖出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利。
2.绩优股
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流通股份,也可以放弃这一权利。或者年初制定一个合理的业绩目标。激励对象年底达到预定目标的,公司将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份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份。
3.虚拟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虚拟股票,据此激励对象可以享有一定的分红权和股价增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和投票权,不能转让和出售,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2014年以来,共有173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股权激励,关联公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份总数高达2781亿股。如光明乳业披露了《关于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二期)授予的公告》及激励对象名单。公司决定向总经理郭本恒等265,438+00名高中学核心干部授予6,289,040股限制性股票,占其总股本的0.514%。本次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为65,438+00.50元/股。
?各种激励模式分析
从上述各种股权激励方式来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各种不同的应用形式。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战略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才是科学的方案。初创型企业以利润分成的方式吸引人才是可取的,但公司的初创是没有利润的。怎么分?这也是做前期激励需要考虑的。我们的建议是没钱的时候分享希望。
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慧聪学院结合对晋商体系的学习和帮扶企业的实践案例,总结出体股银股相结合的激励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现在的民营企业。
现在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大多流于形式,存在的问题有:
1,当公司业绩下滑时,往往需要股权激励来支持企业发展,但不符合行权条件,无法使用这些激励工具;
2.激励机制的现象很明显。由于不保密,担心内部失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往往是“蜻蜓点水”式,实施结果类似于公司福利,激励效果微乎其微;
3.公司形成一定规模后,仅靠鼓励“高层”是无法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所以即使鼓励也往往难以有效果。
针对以上对企业不同阶段股权激励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和引路人,企业家想要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有钱”还是“有才”,小心人和钱都是空的。& amp#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