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无息借款合法吗?

合法。

1.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资金需求,因此可能会向自然人或法人借款。企业间拆借是指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拆借的行为。根据中国法律,非金融企业一般不允许相互借贷。

2.但鉴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今天的司法实践中,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如是否存在上下级关系、长期业务关系,以及对资金周转确实困难的企业的临时性、个别性短期借款,不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经审查,不属于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违法行为,借款行为结合其他情形可以认定为有效。企业将自有资金借给其他企业,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急需资金的,其孳息可按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借款合同的基本内容是:

1.贷款类型。贷款类型决定了贷款的期限、利率和其他合同条款。因此,必须在合同中规定贷款的种类。

2.贷款的货币。借款合同的标的是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因此,贷款的货币必须在合同中约定。

3.贷款的用途。这是借款合同最重要的内容,贷款人可以据此监督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方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只有符合国家批准的信贷计划规定的用途,并保证专款专用,才能发放贷款。目前,我国的贷款范围仍限于生产、经营、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社会服务。至于弥补亏损、工资福利、提前纳税等费用,不能申请和发放贷款。

4.贷款金额。这是指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申请批准的贷款金额。借款人可按约定一次性提取贷款,也可分期使用,但不得超过额度。

5.贷款利率。

6.还款的资金来源和还款方式。贷款本着“有借有还,谁借谁还”的原则。国有企业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可以是贷款项目投产后增加的产品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固定资产占用费。乡镇企业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可以是贷款项目投产后新增的产品利润和固定资产折旧基金。

7.保证条件。借款合同必须约定担保条件,这与其他经济合同不同。借款合同的担保主要以物质担保为主。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也可以采取保证人担保的形式。

8.违约责任。贷款人的责任是:逾期不提供贷款的,按照违约金额和天数,按照银行规定的罚息方式,向借款人支付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