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西赣州安源的经济、政治、文化如此不发达?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654.38+0.96亿元,引进项目53个,实际利用外资654.38+0.47万美元,其中现金流入870万美元,居全市第二位。全县招商引资企业上缴税收4380万元,比去年增加15万元,同比增长526.5438+0%。招商引资企业上缴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34%,成为财政增长的强大引擎。虽然我县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投资额和增幅都在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全省乃至周边兄弟县市的开放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项目数量和吸引外资规模上仍处于落后地位。特别是带动我县主导产业发展的投资项目缺乏,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项目更少。如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全民创业,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此,谈谈我的看法。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围绕“工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重点,先后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和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单位评选活动;严肃查处了损害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实行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联系制度;在东莞、河源等地举办了多次招商会。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我县对外开放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批外商投资项目落户安源,对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二是存在问题。一是民众开放意识不强,环境不够优化。由于一些干部群众亲商意识淡薄,外商对投资环境缺乏优越感,往往使一些正在谈项目的外商持观望态度;大部分落地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投资谨慎,或缩减投资规模,或抽回资金异地发展;一些已建成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投产或停产。二是部门服务水平不高,效率比较低。由于一些部门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外商往往为一个项目跑很多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往往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或者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没有兑现,或者不知道该找谁,极大地影响了外商投资和再投资的积极性。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积极性不高。一些镇和部门的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地认为发展经济是县委、县政府考虑的事情。这个单位只关心自己部门的得失,没有全局观念。各部门还没有形成招商引资的最大合力。没有建立起一支完全懂经济、能招商引资的外向型人才队伍,也缺乏必要的县外招商机构和招商网络;招商方式比较被动,大部分都是坐在家里等客商,各单位领导也没有真正“走出去”,宣传推广力度跟不上招商的步伐。四是交通不便,区位优势不明显。从区域区位来看,与过去相比,我县交通网络有所改善,但最关键的高速和铁路交通至今没有,特别是现有的稳线坑坑洼洼,安新线长期处于改造阶段,是制约我县吸引外资的瓶颈问题。同时,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加强与长株潭地区的对接,首先要从基础条件入手。五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不匹配。因为安远是国家定点贫困县,县域经济不发达,工业园区建设相对落后。与龙南、南康、新丰等县相比,经济总量小,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制度建设都只能算是小兄弟。环境优化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环境确实差强人意,极大地影响了外资项目的落地和现有企业的生产。第三,环境差的原因是开放程度不够,合作意识弱。有些干部和群众思想保守,害怕和不愿意同外国合作。个别的人嫉妒别人的财富,试图给外国投资者制造麻烦。二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目前,全省各县市对城市建设和项目用地需求很大。在国家宏观调控土地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土地供需矛盾,土地征收过程中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纠纷,进一步影响安源的投资环境。四。未来要采取的对策最近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产业和行业,由于资源、市场、土地、劳动力、电力等成本的原因,正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国家的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实施了“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政策。我县有农业、果业、矿产、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和产业,还有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土地和潜在的消费市场,这些都是我县招商引资的优势。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对外开放首先是思想开放,而不是自我封闭;融入世界首先应该是理念的融合,而不是不兼容。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资格与外商谈天论地,才有条件赢得与外商的合作。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开放意识强,发展快,吸引外资趋势明显。除了硬件上的差距,我们县和他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精神状态上、职业素养上的差距。如果不能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与其去抓鱼,不如退网。”全县要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和压力,倡导专业主义,实施全民创业。二是加快采取对策,优化政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问题。有资源优势不等于有投资优势。因为外商投资一个项目,既要考虑商业成本,也要考虑非商业成本。我们需要详细研究什么渠道、机制和条件可以吸引外资。一方面要认真研究资金流动的规律和规则,同时也要研究国内的产业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政策、行业规划和区域发展相关的政策。我们要抓住国家的大好机遇,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人才、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同时,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制约我国对外开放的症结所在。当前应重点研究和认真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发挥资源产业的优势,如何把产业做大做强;如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如何解决与沿海对接不够、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弱等问题;如何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公众开放意识不强、软环境差的问题。三是改进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环境。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水平还不高,没有真正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公开服务承诺,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要把各单位服务水平作为机关效能考评的重要指标,实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季度环境考核”制度,每季度组织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机关、行政执法单位和涉企服务单位的法制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开展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单位年度评选,建立与外商的沟通渠道。第四,加强全民教育,建设诚信社会。一个没有诚信的地方,一定是一个没人敢去的地方。一个缺乏诚信和真情的地方,也一定是一个朋友很少的地方,更别说招商了。虽然我们的硬件条件可能不如其他地方,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有一种亲商、爱商、敬商的情怀,有一个廉洁、诚信、高效的政府,即使我们的硬件有点残缺,只要我们的内心健康、完美,外商也不会在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优化活动,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爱商”的社会环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市民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招商引资的重大意义,增强全民开放意识。要加强对干部的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公民的诚信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第五,加大惩治力度,规范经济秩序。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安远是“中国脐橙之乡”和“中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经贸往来频繁。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挡箭牌,如何保证市场的法律主体地位?无序竞争和市场纠纷谁来管?只有规范市场秩序,一切经济行为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时查处侵害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确保外来投资者敢来安源、敢投资、敢落户。加快发展、富民强县是安远人民的共同心愿。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外商招商洼地和投资热土,需要从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起。各级党员干部要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作出表率,为安源振兴肩负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