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薄弱,内控不严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企业经营的管理者。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存在严重的集权和家族化管理问题。企业管理者往往将企业视为整个家族财产的延伸,不愿意为了完全控制而分散所有权,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普遍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未能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这种情况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失去了许多成长的机会。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弱化。
中小企业普遍管理人才相对短缺,管理机构简单,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薄弱,具体体现在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审计制度等方面缺乏规定,导致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立了,其职能也被严重削弱,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难以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
3、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才,财务管理难以规范。
中小企业管理者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聘用素质不高、身兼数职的财务人员,企业很少对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财务管理观念滞后,财务管理知识匮乏,财务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能力欠缺。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本运营,忽视后续财务数据处理和经济动态分析等问题。财务人员根本不擅长财务分析,更谈不上提出有利于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合理财务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管理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4.管理基础薄弱,内控不严。
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体,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管理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财务控制方法。一是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慢,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严格的信用政策,没有有效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无法兑现或形成坏账。三是库存控制不力,导致资金呆滞。第四,钱重于权,资产流失严重。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管理不善,财务管理职责不清,造成资产浪费严重。
5.缺乏科学的财务控制,资本运营机制软化。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普遍薄弱,资金运行机制软化,造成资金闲置或浪费,严重影响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其主要表现是:一是一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等)越多。)越好,使得准备金率过高,部分资金不参与生产经营周转,造成资金闲置;一些中小企业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计划的安排,不能很好地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分配,往往造成经营急需资金的短缺,造成资金困难。第二,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往往采取更多的商业信用宣传,而没有制定严格的赊销政策,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方法,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无法兑现或形成坏账。三是很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库存管理、库存计划、定期库存监督检查制度,对日常库存的控制不到位,导致库存资金过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使有限的资金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6、投资缺乏科学论证,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贷款投入比例较大,所以总是追求短期目标,希望尽快收回投资和偿还债务,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这种短期行为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稳健而全面的考虑,制约了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竞争的能力,使其长期处于劣势。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落后,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周密、系统的财务分析和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论证,缺乏准确有力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难以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容易导致盲目、不合理的投资。
7.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缺陷,在经营中可能面临很大的风险,很多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中小企业普遍专注于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很少关注经营风险,缺乏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控制机制。比如,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谋求发展,盲目投资多元化,而普通中小企业很难满足多元化投资对企业管理能力和规模的更高要求。而且分散投资容易出现各种风险,金融资源的分散不一定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可能导致资金周转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