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政编码:512000

仁化县

面积:2204平方公里

人口:22.75万。

生成代码:440224

邮政编码:512300

居民:丹霞街

拼写:仁化县

区号:0751

车牌:粤f。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东临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接湖南省汝城县,南接韶关市。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总人口22.75万(2006年)。

位于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夏秋炎热,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雨量为1858.6毫米;无霜期为308天。

基本概况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广东、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关修建“古秦城”;南齐时期(公元479-502年),仁化县建县,距今约1500年。全县辖丹霞、仁化、东塘、石塘、福溪、闻韶、昌江、城口、洪山、周田、黄坑、大乔等12个镇,13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2.72万人,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县政府设在仁化镇。

仁化县位于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70%为山地,20%为丘陵,65,438+00%为小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夏秋炎热,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雨量为1619.6毫米;无霜期为305天。

该领土拥有丰富的土地、森林、矿产、水力和旅游资源。全县耕地面积大,宜林面积和有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5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23000多公顷,竹子蓄积量31多万株,年产竹子400多万根。水电资源储量约654.38+0.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约654.38+0.4万千瓦。有煤、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磷、水晶、花岗岩等40多种矿产资源。有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央企核工业部745矿,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二。中国丹霞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地理“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它以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景色而闻名。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化景观,如双峰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唐宋古塔。

仁化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广铁路支线直达县城,323国道、106国道、1949省道贯穿县城。县城到乡镇的公路都是硬底,乡镇到中心村的公路80%是硬底。水路晋江直达北江,汇入珠江。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和PHS无线电话。电力充足。年发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县城日供水量达到2万吨。县城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卫生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已进入验收阶段。县城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府廉洁和谐。是投资、置业、居住的理想宝地。

近年来,仁化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形成了由建材、矿产、电力、塑料、化工、冶金、机械、服装和藤竹加工等构成的地方工业体系。农业生产连年丰收,逐步形成了优质水稻、沙田柚、茶叶、花生、竹子、山鸡、山羊、板鸭、三元杂交猪、松香等农业商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向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县1999达到小康标准。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丹霞山共接待游客115000人次。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自然地理

仁化县地貌总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70%,丘陵占20%,小平原占65,438+00%,总体呈东南走向。

仁化县地层较发育,主要包括元古界、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地貌总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西北部的Xi拉姆雷蒙高1,394.5米。丹霞地貌,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命名,位于县城南部,有方圆百里丹霞地貌。它集雄、险、奇、美、静于一身,以杨元山、银元石、玉女拦河、童子拜观音等绝世奇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令世人惊叹。

经济概况

仁化县现有工业企业2480家,其中乡级以上企业94家,村办企业182家,个体企业2204家。

近年来,在巩固和发展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同时,建材、机械、化工、冶金、塑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电力、水泥、铁矿石、铅锌矿、花岗岩、硫酸、电解锌、链钩输送机、出口服装、PVC塑料制品、工程塑料制品、刨花板、细木工板等。重点工业企业有:晋江电力开发公司(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金石冶金有限公司(拥有第一、二、三水泥厂、白水泥厂、建材厂,年产水泥61万吨)、广东乐群有限公司、工程塑料厂(年产PVC塑料制品9000吨)、县供电公司、县服装厂(年产50万件)仁化被誉为农副产品极其丰富,主要有优质水稻、甘蔗、沙田柚、茶叶、花生、柑桔、橙子、木耳、蘑菇、冬笋、竹子、木材、玉扣纸、瘦肉猪、水产品等。1994年粮食总产量83790,产茶叶228吨。

小水电是县域农业的拳头产品。全县有8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8万千瓦,年水力发电量3.5亿千瓦时。还兴办了线鸡、锦鸡、蛇石硅、甲鱼、果子狸等养殖场,发展水库网箱养鱼。乡镇企业7000多家,1994年利润65438+2340万元。近年来,全县农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优质高产高水平农业快速发展,逐步向规模化、区域化、高档化迈进。

行政区划

仁化县辖1街道、10镇:丹霞街道、闻韶镇、富溪镇、长江镇、城口镇、红山镇、石塘镇、东塘镇、大乔镇、周田镇、黄坑镇。* * *有109个村委会。丹霞街道县人民政府。

历史的发展

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关修建“古秦城”;南齐时(公元479-502年),设仁化县。

2000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镇、丹霞镇、长江镇、石塘镇、红山镇、富溪镇、城口镇、闻韶镇、东塘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163213。其中仁化镇43826人,丹霞镇6300人,闻韶镇4439人,符溪镇10787人,长江镇2110人,城口镇8789人,红山镇8017人,石塘镇65438人。凡口铅锌矿虚拟镇13932人,广东铝厂虚拟镇2282人,745矿虚拟镇1501人。

2002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城口长江福溪东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88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曲江县黄坑镇、周田镇、大乔镇划归仁化县管辖。调整前,仁化县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7万。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仁化县辖12个镇(仁化、城口、昌江、福溪、东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黄坑、大乔、周田)。

2006年6月7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政发〔2006〕28号)批准撤销韶关市仁化县丹霞镇、仁化镇,设立丹霞街道办事处。

交通状况

仁化县交通设施完备,构建了以国道106、国道323、省道246(均为国内一级公路)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国道、省道、市道、县道畅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韶关、博仁珠高速、韶关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必将为仁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县城至乡镇公路实现了水泥硬化,乡镇至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1%,全县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8.9公里。公路交通距广州250公里,京珠高速距县城仅1小时车程。京广铁路货运支线直达县城。

仁华资源

仁化县电能、电力丰富。全县水电装机容量654.38+0.5亿千瓦时,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是中国首批初级电气化县。仁化县华月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0亿千瓦时。目前,一期工程2× 6万千瓦已投产,二期工程2× 30万千瓦已进入论证阶段。

仁化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和正在开发的矿藏有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地下热水等40多种,其中铅锌矿探明地质储量3473.5万吨。

工业形势

仁化工业以矿产、电力、旅游、林业、农产品等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基础,围绕产品、半成品、工业废弃物等向中下游发展产品,初步形成了选矿、电力、服装、竹木加工、铝型材等五大特色突出、配套齐全、集约化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拥有平岗工业园、大岭工业园、东湖民营工业园、长江竹木加工区、凡口铅锌矿基地四个工业园区和一个产业基地。重点工业企业有晋江电力开发公司、奥克金属铸造有限公司、华月煤矸石有限公司、熊健铝业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金石冶金厂、超细镍粉厂、鑫海任丹钨业有限公司、泰和源有限公司..

农业形势

仁化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形成并建成了优质粮食、沙田柚、茶叶、地膜花生、蔬菜、竹子、板鸭、蚕桑、黑山羊、三元杂交猪、高科技农业示范等生产基地。其中黑山羊3.8万只,茶叶3万亩,竹子50万亩,活立木840万立方米,年木材5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165438+万亩。

2001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7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7.8%。当年农村人均纯收入4094元,农民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提高。在农业生产中,水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是主要农作物,畜牧业以猪、羊、三鸟为主。水稻年种植11.6万亩,产量474公斤,总产量5.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量654.38+0.7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65.438+0.7万亩,总产量654.38+0.29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02万亩,年产量620吨。果树种植面积21.800亩,主要有沙田柚、橙、李、青梅等。水果年产量6595吨;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三鸟为主。年养猪24.9万头,654.38+0.22万头,黑山羊存栏4.88万头,三鸟654.38+0.6076万头[2]。

服务设施

仁化服务设施完善。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餐饮业、贸易业、运输业繁荣。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宽带网络覆盖全县。全县有宾馆饭店50余家,床位近5000张,其中三星级宾馆两家。境内金融机构5家,服务网点50多个,遍布全县。娱乐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体育馆、游乐场、文化中心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该县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是国家卫生城镇和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服务机构健全,建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有效为外商提供“一站式”、“一条龙”高效优质服务[1]。

2021年4月,仁化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5438年6月+2020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全国旅游示范区,仁化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165438+10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城市名单,仁化县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7月,仁化县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被重新确认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县)。

2020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仁化县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仁化县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县(长征区(红军)、粤区)。

2020年,仁化县入选2019全国百强县市,丹霞山为代表景区。

2017,12,仁化县被列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魅力示范县。

2016年2月,仁化县被列入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