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中国需要一个知识平台,中国第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的平台。
讲好中国企业的故事,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广交朋友,扩大人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体系。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体系为基础,以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督为目标,通过全面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标准。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承担着股东财富增值的预期,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此外,随着监管部门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和市场约束力的增强,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管理重点和困难。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评价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大多数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针对性地组织梳理内部控制和加强管理;对企业风险防范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促进内部控制的理念和制度深入人心。但是,就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中,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一些专门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程序。但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削弱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使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此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方面的缺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
(二)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水平低,风险意识低,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较少关注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然而,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过度自信和乐观、当然盲目扩张的现象。他们的风险意识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没有有效的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畅
目前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公司内部以及与监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具体来说,在信息的上下沟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过程缓慢、层层传递时信息失真甚至丢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向上沟通受阻,使得上层管理者无法快速获取第一手信息;由于向下沟通不及时,上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最新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每一位员工,公司的决策没有得到及时执行。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还没有真正建立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中的监事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大多没有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要求,甚至部分监事会成员由公司管理层主导,从根本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有些上市公司只是让内部审计部门充当监事会,监督作用微乎其微。
二、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清晰的权利制衡。
一是完善“三权”制衡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二是有效保障两权分离。我国法律应严格限制董事会与经理层的重叠,重叠比例应限制在一定比例,同时应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三是强化董事会在内控体系中的作用。
(二)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股权的高度集中,风险管理更为重要。首先,上市公司所有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只有意识到风险,才会主动加强内控,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上市公司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从技术上制定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管理策略,有效防控风险。同时,要合理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现状和风险。上市公司应更加重视内部控制指引的建设和更新,以正确把握政策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还需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定期检查企业的高风险领域,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风险。
(三)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1.政府部门要积极以制度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指引和指南,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明确谁对内部控制信息负责,并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
2.企业还应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划分职责,对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控制和考核,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利益,防止权力交叉,避免权力真空。通过编制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权限指引等。,促进企业各级员工明确组织设置和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畅通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员工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汇报和解决。
加大对上市公司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业要加大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国家要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力度,让注册会计师更加谨慎地执业,保持执业的规范性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