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强的经历
1968毕业后,分配到水产部。在广州军区通湖军垦农场锻炼后,1970分配到水产厅巢湖渔船主机厂筹备处(水产厅上海水产机械仪器研究所),调入江苏南通渔船修造厂。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五年级学生,他开始做车工,进了机械馆的门。他热爱一行,各行各业都很流利——只要工作需要,他从1972参加了3E-150C船用柴油机加工专机的战斗,开始了他的机械设计生涯,并逐渐进入组合机床的世界。参与了床身双面铣的设计,主要设计了床身双面48轴钻床,组织制造了32台专机。1974年调入南通铁路工厂后,参与NJ-130汽车转向节专机(组合机床)的设计、组织、制造、安装、调试工作。独立完成了3台主销孔镗(粗)机,设计了6台锥孔镗床,为转向节量产创造了条件。为NJ-70发动机连杆和自行车内变速后轮轴设计几套成套加工工具。1982年,参与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和香港嘉华电器有限公司向斯里兰卡国有五金公司联合出口、中国通用电气工业公司承包的斯里兰卡项目争夺战,独立完成了板式输送机等11非标设备的设计,并组织制造、安装、调试和最终出口。他在1983担任车间领导后,在技术创新、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加工了10多种出口坦桑尼亚锄头、锄头的工装,改进了制造工艺,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质量和产量。加强车间管理,重视工人技术教育,将技术革新奖金全部购买学习用品,编写教材,亲自授课,提高工人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车间先后被评为南通机械工业局先进车间、职工教育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一级工资(3%)。1986,厦门亨利聚酯有限公司转入工业和化纤行业。作为工程代表,他精心组织了“厦门电厂聚酯厂供热工程”的施工,保证了聚酯工程的需要。作为公司总调度,组织了从瑞士引进的年产3万吨直纺短纤生产装置的安装、调试、投产,其中1,000吨。经过探索,提出了停止使用低压蒸汽的建议,节省了几十万元的投资。每年节省几十万元的采暖费,作为车间主任,理顺和完善聚酯生产线的生产管理。作为筹建处的领导和厦门莫砺锋化纤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独立完成了厂房的改造方案。引进德国年产2400吨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改造施工图设计;全面负责三维冰壶项目的厂房改造、设备安装和调试,满足了德国纽马格的时间要求,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节省了数百万元的投资。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南通市工农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南通机械工业局先进工作者、南通铁厂先进工作者。厦门市杏林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区、公司优秀党员。1990赴瑞士、法国短期学习培训,1993赴德国、奥地利考察参加设计联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