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飞动画材料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以中国动漫加工的代表杭州龙飞动漫(以下简称“龙飞”)为例,看国产动漫加工的兴衰。1980年代期间,韩国和台湾省是日本动画的主要加工地。随着两地加工成本的增加和中国大陆的开放政策,日本动画加工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转移到中国。杭州被誉为“中国硅谷”和“动漫之都”,是最早出现动漫加工的地区之一。龙飞,成立于1988,是一家日本独资公司,旨在日本动画加工。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是日本国内重要的动画加工企业。全盛时期员工过百,每个月完成8万幅画,也就是20部左右动画的重量。他的作品包括圣斗士星矢的哈迪斯OVA版,星际牛仔电视版,樱花大战电视版,消防员的故事电视版,蜡笔肖鑫剧场版和口袋妖怪电视版。因为老板是日本人,工作性质是给日本动漫做后期处理,所以龙飞对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可以正式从事手工密集型工作(比如加中级画、上色)。由于时间紧迫,人员水平有限,龙飞的处理实际上远远低于南韩过去的水平。我们看到日本动画(尤其是电视版)不时出现的外观变化和线条不流畅,大多是内地处理不好造成的。与其他动漫加工类似,龙飞员工流动性很大,因为“高热情低工资”动漫加工没有风险,也没有政治正确性,但会形成创作的落差。我很高兴看到一些以前主要做动画加工的单位(比如杭州的史圣龙隐和深圳的翡翠动画)迈出了原创动画的第一步。像韩国,如果能把我们学到的美国和日本加工的东西用于原创,我们过去的辛苦就没有白费。很多人原创,少加工的时候到了。加油,中国动画!

据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出口国美国,动漫产品及衍生产品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日本通过漫画书籍和电子游戏的商业结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国家,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即使是后起之秀韩国,动漫产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占世界产量的30%,是中国的30倍。

早在1983,香港翡翠电视台和一些电视节目就开始和深圳的一些文化公司从事动漫加工业务。加工项目主要是欧美、日本、港台的二次元电视动画系列,但基本上是重复性的工作。从1994到1998,由于国外客户的认可,加工动漫行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进入高峰期,加工工作开始涉及原创造型画等创意内容。这时,一些公司从原创开始就开始运作国产动画项目,但几乎从未成功过。1998之后,国际业务开始发生变化,流向印尼、印度、越南、老挝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到目前为止,国内动漫加工行业的主要公司只存在于杭州、上海、无锡,广东、北京的加工力量已经非常微薄。动漫作品价格低廉是令制作方十分苦恼的事情。资料显示,央视500元的收购价大概是全国最高的,而地方电视台每分钟才8元到10元,不超过30元。国产动画的平均购买价格不到每分钟100元,而目前国产动画的制作成本大多在每分钟10元以上。这种情况不仅挫伤了动画制作方拍电影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无法形成动画播出的规模效应,使得产业中心断裂,有人才资金的衍生产品开发萎缩。

日本动画的价格从2.4到5元不等,视动画水平或产量以及难度而定。国产片和欧美片的价格都在2元一部以下。日本原画每尺70-100元,国产片和欧美片20-40元。)

在国外动漫产品都是大师的表象下,《猫和老鼠》、《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动漫作品都是国内的动漫艺术家手绘的,只赚很少的劳动。据知情人透露,像《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这样的作品,其实都是由中国杭州一家动画公司的专业动画师制作的。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手绘日本的创意。不过利润更好的上海很快超过了杭州。五年前,上海美影厂为了扶植动画,举办了第一届动漫展。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利益后,一些“下线”的会展组织者开始投入其中。他们的利润一般来自出租摊位和门票收入,当然更多的经济利益来自网游运营商的推广费。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举办了六届动漫展(北京只有三届)。上海的动漫加工也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社团、公司迅速崛起。中国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落户上海,不无道理。但有关人士指出,中国动漫产业的各种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组合,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市场还远未完善,所以上海的动漫企业往往起得快,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