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是多少年前成立的?

1987,全国首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从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后更名为聚天证券)可以隐约发现,中国证券业几经沉浮,完成了一轮“起步-疯狂-规范”。

骑自行车推销国债:

“三五个人,七八把枪”是形容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的恰当成语。据参与特区证券成立的人士回忆,在英国考察证券市场的有关人士回国后,向中国人民银行高层申请成立证券公司。要求很快得到答复,于是,与人民银行其他下属单位和企业形式类似,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于6月1985 1开始试营业。

最初试运行时,相当于原中国人民银行数量的经济特区证券的员工对证券公司的具体业务知之甚少。在基本承担国债发行流通的背景下,大部分时间员工的主要工作是骑自行车到城镇各处“推销”国债。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上市公司每年分红,使得证券公司的股票交易业务逐渐提上日程。1987年5月,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前两个月,SDB发行股票。然而,股票这一新生事物起初并不能被普通人所认可,SDB的上市也并不顺利。在政府的号召下,党员干部带头订阅。4月,1988,特区证券公司开始接受深发展股份转让业务。

在黑板上手写股票报价:

1990,特区证券进入快速扩张时代。成立营业部的概念和成立粮库差不多,审批比现在更简单快捷。“在没有地方的地方设立一个点。”当时,经济特区证券是网点最多的证券公司,在深圳有10多家营业部。即便如此,位于深圳沅陵18号楼一楼的总部员工也只有22人,营业面积约100平方米。没有后期随处可见的电子显示屏,也没有看行情的电脑。只有一块大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当天计划交易的每一笔股票交易的价格和行情。证券部的工作人员主要做撮合工作。每次买卖双方成交,工作人员都会从黑板上抹去已经做好的交易记录。

90年代初,在巨大的赚钱效应下,深圳人炒股的热情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原因很简单。在证券公司柜台买上市股票,出了黑市就能立马翻倍。作为深圳股市的集散地,特区的证券总部太小,于是疯狂的人背着装满现金的麻袋把黑市交易区域扩大到对面的街道甚至公园。

被委以重任:

1997是券商行业的重要分水岭。虽然特区证券员工的薪酬福利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但特区证券相关业务在行业中的优势并不显著。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特区证券占用的客户存款高达8亿元,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委托理财。2001年,经济特区证券增资扩股至6亿元,从而成为一家综合性券商,后更名为聚天证券,意为“巨大的试验田”。虽然本意是美好的,但是新名字并没有摆脱旧烦恼。聚天证券背负着包括委托理财、占用安全资金等历史包袱,步履蹒跚。

折腾了5年,2006年5月8日,聚天证券未能按期完成整改,客户交易结算出现较大资金缺口。证监会对其采取限制业务措施,暂停其保荐和承销业务。自2006年7月31日起,公司证券开户代理业务也暂停。2006年6月5438+00、13日收市后,聚天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证券营业部受招商证券委托,至此,国内首家证券公司突然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