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员工的企业意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即他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和动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表现:

对于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始终追求价值。

它是站在企业主人的角度观察企业,对企业事务高度负责的思维模式,与员工的依赖和雇佣思想,对企业事务沉默以客的思想截然对立。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理顺企业内部生产关系,实现统一意志和集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人才潜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不断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重要举措和策略。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如此重要,但目前很多公司员工主人翁意识的整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严重滞后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员工的认识存在盲点。用人思想严重,错误地认为企业中“老板是主人,员工是仆人”,特别是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淡漠,有时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第二,认识上有误区。有些员工曲解了主人的地位,坚持“主人就应该是主人”,混淆了拥有管理权和直接行使管理权的不同内涵。

第三,追求有偏差。强调主人的地位,却忽视主人的作用,政治上要权力,经济上要利益,行为上却忘了主人的责任。

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总结起来,大致如下:

一是员工心理依赖意识和“等、靠、要”的思想,习惯于以规章制度和定额指标为内容的硬管理,对以人为本的软管理重视不够。

二是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不够,注重生产和效益,忽视了以积极的思想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企业只是要求员工履行主人义务,承担主人责任,并不能完全确立其主人的地位和权力。

第三,给不了员工大家庭的温暖,缺乏对员工的“感情投入”,甚至没有,所以员工没有当家作主的欲望和要求。

四是主人翁意识培养不足,仅停留在文字和宣传上,主人翁意识难以成为员工的思想现实。旧制度极大地挫伤和压制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第五,缺乏民主意识,无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成为抑制主人翁意识的人为阻力。

为了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鼓励和激励的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管理工作的艺术和策略,不断提高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是员工利益和命运的载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密不可分。

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和完整的心理机制,不可能自发产生,也不能指望发两个文件、订几个制度、喊几个口号就有效果。只有从大局出发改革滋生惰性的旧体制,消除庸俗的人生哲学,特别是以改革为契机,动员和组织员工参与改革的全过程。改革方案从制定到实施,都要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讨论、公开决策。

为了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进一步建立责任明确、奖惩严明的有效责任体系。根据各单位、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最重要的是,在经营理念上,要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全面地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人文环境,形成自上而下、左右逢源、齐抓共管的合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