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都西门郫县建设未来价值惊人

郫县确立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的目标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近日,记者就生态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走访了部分专家。

生态优先:建设新型生态卫星城的模式

翟峰(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绿色年度人物)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成都西门口卫星城建设的基础。郫县依托自身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努力构建“水润蜀都、绿满卷城、胡阿祥郫县”的美好画卷。

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绿色年度人物”翟峰高度评价郫县建设西门口卫星城的战略路线图:“在郫县建设西门口卫星城,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郫县是成都市最重要的饮用水生产供应基地,承担着全市主城区90%以上的饮用水供应。同时也是“中国盆景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西部最大的玫瑰基地和鲜切花盆花基地,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农家乐旅游,形成了风靡全国的休闲旅游模式。

为强化生态本底,郫县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即“亮水”、“增绿”、“治污”、“拨乱反正”。全面实施河道清淤、截污、生态护岸、环河林带建设,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流动的景观。东方园林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园林,正在清水河率先进行景观建设。备受关注的沱江综合整治工程,将进一步改善下游水质,惠及数十万群众。预计到2016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以上。

翟峰关注环保已经20年了。他认为,郫县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的做法,不仅能为成都平原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也能为山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郫县成都西门卫星城、成都后花园的建设,也将有助于成都的发展和功能完善。

如何建设生态卫星城?翟峰认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提高人民满意度和环境宜居性,成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范和新型城镇化的典范。

转型升级:夯实成都西门口卫星城产业支撑

陈(西华大学教授,原省政府参事)

“郫县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西门口卫星城建设,迅速出台了六条实施意见,是激情工作、务实工作、智慧工作的产物。”西华大学陈教授对郫县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给予高度评价。

对郫县推出的“两园一总部”,陈教授表示,这体现了郫县决策层的科学决策。“这么大声地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在成都乃至全省都是第一家。”陈说,这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营造创新环境,郫县丰富的科教资源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郫县经信局党委委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陈教授的判断。小微企业创新园一经推出,便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已有74个项目表达了坚定的投资意向。

来自广州的华都通用集团,计划投资7亿元在郫县建设西南生产基地,从事电梯、飞机零部件、立体智能停车库、液压电气传动设备的生产。舒达电力智能电表项目和海印通信项目已分别投资2亿元,建成后可分别实现年税收2000多万元。一些“种子类型”项目已经准备好被捆绑。四川华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波准备带领主城区13家信息技术企业抱团打造“五星级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

在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郫县敏锐把握这一机遇,规划建设了小微企业创新园,努力打造国家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同时,要抓住郫县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机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产业,建设智慧科技园。

陈建议,智慧科技园的建设一定要和郫县的高校创业园结合起来。“郫县科技资源丰富,全县高校19所,国家实验室31个,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在校大学生25.3万人。这些都是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和智慧科技园的重要资源优势。”

针对创业者对小微企业的热情,智慧科技园也获得了龙头企业的青睐。华为携手软通动力,总投资20亿元,建设华为软通动力园区项目。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软件企业中国软件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也来了,在智慧科技园投资22亿元。

“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总部也值得期待。”据陈分析,郫县有中铁八局、水电七局、十九冶等一大批建筑企业,中信、万达、华润、花样年等地产巨头也在郫县开发项目。郫县还拥有丰富的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建筑人才,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建筑总部企业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