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股权结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第一部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支付的现金股利就越多,即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正相关。大股东控股的存在是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正相关的首要原因。
关键词: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对策
一、股利政策和股权结构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分配或保留其收益用于再投资的策略,通常用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来表示。股利支付率会影响公司的留存收益和内部融资额。它不仅是公司筹资和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而且合理稳定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还可以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权结构不仅是股票市场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仅受到股权结构的制约,而且对股权结构产生影响。考察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必然会涉及到股权结构这个根本问题。与国外大多数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集中、流动性差。根据所有权主体的不同,股权结构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按流动性可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
特殊的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利政策,即股票股利多、转增股本多、未分配股多、现金股利少。三多一少?股利分配的特点。股利分配的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机氛围。
第二,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正相关。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不难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现金股利支付越多,即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控股的存在是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正相关的首要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很高,大股东控制现象明显,广泛存在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中。此外,规模小、民营资本分散的控股公司的存在也是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正相关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股东利益法律保护不够有力的条件下,经营者留存现金进行过渡性投资的动机越来越强。由于缺乏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上市公司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从而降低了分散控股公司的现金分红水平。
第三,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对分红的偏好不同。
股权结构按流动性分类(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由于投资成本、股东权利和投资目标的差异,两类股东具有不同的股利政策偏好。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对股利偏好不同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非流通股股东资产增值主要看净资产增值,而不是上市公司利润。非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收益与流通股的市场价格无关。虽然公司利润增长可以带来股价的上涨,但非流通股股东并不能获得股价上涨的好处。其次,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获取股权的成本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股利分配上是不平等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通权的不对等。流通股股东因为拥有流通权可以享受一个非流通股股东没有的市场升值机会,而占主导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没有这样的市场机会,那么拥有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选择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和好?因为没有流通对吧?后悔?;二是股息率不对等:从上面可以看出,非流通股股东的出资成本远低于流通股股东,但他们与流通股股东享有同等的分红权,且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较大,因此可以获得较多的现金分红,而出资成本高的流通股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只能获得较少的现金分红。因此,非流通股股东总是更倾向于现金分红,而流通股股东则正好相反。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稳妥推进股权结构改革,逐步实现股份全流通。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应、股票市场制度设计不合理留下的制度缺陷。这种股权结构极不合理,使得公司治理缺乏相同的利益基础,造成同股不同权、不同利、不同价的奇怪现象;这种股权结构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机制,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于完全不协调甚至对立的状态,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经营行为严重扭曲,甚至成为上市公司疯狂追求高溢价股权融资的制度基础。对于整个股票市场来说,这种股权结构往往导致市场信息失真,影响股票市场的预期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不利于股票市场整体的创新和规范发展。
(2)大力培育合格的机构股东。从成熟的股票市场来看,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基金是市场的主力军。分散的公众股东增加了市场交易活动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偏差,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投资基金具有专家管理、理性投资、追求长期回报的特点。因此,国际上出现了公众持股逐渐被机构股东取代的趋势。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制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大股东控制的公司治理之所以代理成本高,是因为作为大股东的国家不是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独立经济实体。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股票市场还是一个?政策市?。在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控也有被动的一面:庄家?散户的操纵和非理性投机,人为造成了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各类基金组织的发展,培育机构股东的力量,以解决目前过度投机的问题,但要注意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引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这样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负担,引导这些资金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3)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建立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专门机构,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代表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二是代表和组织小股东行使诉讼权利和其他救济权利,在利益受损时为其寻求救济和提供帮助;第三,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管理、依法行使和维护权益提供咨询,向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4)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信息发布。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应通过制定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政策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引导投资者。(1)要因势利导,通过大量送股、增资扩股、配股来改善股本扩张的倾向。(2)提高股利和再融资?钩子?避免不健康分红的政策。(3)对于习惯性不分配的上市公司,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国外,有规定禁止机构投资者投资长期不分红的公司,也可以在其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一定数额而不分配现金红利时,对公司征收一定的税负。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真正让上市公司及时分配,证券监管部门也可以借鉴国外的这种做法。
(五)强化信息披露,完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有效的股票市场是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影响股票市场能否正常运行。
参考资料:
叶方通。论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工业和技术论坛。2007年(第6卷,第12期)。
[2]前红旗。基于代理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分析。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严大鹰。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价值取向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