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姬胡的其他信息
姬胡乡的姬胡村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郭波、城阳县、雷泽县、雷泽镇、平阳屯,城阳古镇北面还有古雷泽。
《定陶县志·古迹志》城阳篇记载:汉城阳为故城,上古为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兖州(九州之一)* * *辖115郡,其中尹姬郡辖定陶、巨源、陆渡、觅风、城阳、鄄城、鞠扬、寨化、成化9郡。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西汉时期标记的阳城位置在姬胡村。
《辞海》记载,隋开帝十六年(596年)设县,金贞元二年(1154)撤销县城,并入鄄城县。雷泽县旧址在汉代城阳旧址。雷泽县经历了隋唐两朝。
公元1128年,金兵入侵宋朝,杜充决定灭黄河,灭雷泽郡,被废。晋二年(1154),设镇。
公元1168年,黄河再次决口,雷泽镇被遗弃。晋末元初,洪水退去,居民又迁,改名平阳屯,一直沿用到明朝。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胡人从山东青州迁至平阳屯。明朝末年,胡人口逐渐增多,在平阳屯建立了一个集市,得了胡姬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姬胡村是姬胡乡的一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000亩,人口5800人,是姬胡乡人民政府驻地。
二、雷蛇的来源
《汉书·地理志》雷泽说:雷夏即泽。在古代,雷蛇之地原本就是一片洼地,洪水泛滥,经常被淹。于霞在治水期间,疏浚了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水(黄河的一条支流)和曲水(河的一条支流)相遇后,这个低洼地区的水被困住了,变成了一个雷夏泽。《尚书·龚宇》记载“济河唯兖州。九河为道,雷霞既是泽,相恋。”就是这个意思。
《山海经·海内东经》注:有雷神,龙有人颊,鼓有雷,故名雷。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是天帝的女儿,华胥是在雷踩到雷神的大脚印后怀孕的,这个脚印位于城阳古镇的西北,在的东南边上。所以伏羲是龙生的,人是第一龙。因此,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雷泽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
据考证和实地考察,几千年前雷泽地区湖泊河流众多,气候温暖,适宜鱼类和野生动物生长。而且古代人类大多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来源。5000年前,处于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原始母系氏族时代。华胥氏集团是中华民族已知的最早姓氏的宗族集团,兴盛于雷泽地区,古今文献资料一致。省文物局在城阳老城城墙下挖掘的战国时期的房屋柱子,以及在城下5米处挖掘出的20多件陶器,距今7000年,为伏羲时代提供了真实的物证。后来这里也是帝尧、舜兴盛的地方,并在老城城阳建都。
据《水经注》记载,雷泽附近有一条孺子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河流。瓒是原始社会人们吃的一种葫芦瓜。簪花多,表示产量大,人们可以吃饱饭。所以当时人们把簪当做图腾,认为簪花比其他任何花都漂亮。“花花”一词来源于对华胥的崇拜,华胥曾在生活并生下了傅。雷蛇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早的起源,有充分的历史依据。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与雷蛇有历史渊源。
西晋时,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上还能看到雷泽,但在唐朝以后就消失了,这说明雷泽湖是逐渐被黄河淤塞而干涸的。根据曹州府的记载,雷泽在荷泽县东北60英里处。据考证分析,雷泽湖的地理位置在牡丹区姬胡乡和鄄城县偃师镇、马殷镇、洪川镇、嬴政乡的部分地区。今天穿过姬胡乡的临浦沙河,是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形成的河流,流经姬胡乡8公里,西端是古雷则的东南水域。
雷泽县,在《雷泽辞海》中说:古县之名,位于山东菏泽东北部,因雷夏泽而得名。“经济和河流只有兖州。”就是把雷泽湖划在吉水和黄河之间的兖州地区。兖州是古九州之一,是一个沿用已久的古老地名。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兖州* * *辖115县,其中济阳县辖定陶、巨源、陆渡、觅风、城阳、鄄城、鞠扬、翟寨、成化9县。
《定陶县志·史迹》中的城阳篇记载县为汉代城阳故城,博古国。据《辞海》记载,隋开帝十六年(596年)设县,金贞元二年(1154)废县城,并入鄄城县。可见,雷泽县老城是在汉代城阳老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文献考证和查阅《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两汉、三国、两晋至北朝均有城阳郡,隋唐至北宋均有郡。西汉标记为阳城的地点,雷泽县故城应在牡丹区姬胡乡姬胡行政村。
雷泽城是唐宋时期雷泽的县城。公元1128年,金兵入侵宋朝,杜充领兵来到黄河,河水冲走了的冤狱、判阳、成化三郡和的临浦、两郡。从那以后,人们就去废城了。游牧民族占领雷泽县废城后,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设雷泽镇。公元1168年,黄河再次决口,雷泽镇被遗弃。到了晋末元初,水退了,居民又迁了,改名平阳屯。
金代末元初,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被黄河淤泥掩埋的雷泽县,祈求平安,在废弃的城墙内,在隋唐、宋、金关帝庙的遗址上修建了雷泽庙。从乾隆出土的59年间,可以看到雷泽寺古柏苍翠,晨钟暮鼓,金灿灿的石碑,金碧辉煌的佛像,缭绕的炊烟,络绎不绝的香客。当时的雷泽寺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高贵神圣,景观壮丽。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胡人从山东青州府迁至平阳屯。明朝末年,胡人人口逐渐增多,在平阳屯建立市场,赢得了胡姬的名号。
第三,赞兹河
《水经注·孺子河笔记》中记载孺子河从雷泽西北左侧流过,覆盖在大城县老城西北十一里有余。赞子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河流,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赞子河命名的河流。这条河对华胥氏的生存繁衍和当时的原始农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名字的出现,一定与当时这个地区盛产馕子有关。这一带就是今天的牡丹区姬胡乡。
瓒是原始社会人们食用的葫芦和瓜,瓒是旧石器时代人们由生食变为熟食的素食之一。狍子花多,说明产量大,人能吃饱。所以当时人们把簪当做图腾,认为簪花比其他任何花都漂亮。“中华之花”一词源于对花絮花和仙的崇拜,花絮花和仙是人的后代。
据《水经注》记载,西汉武帝时,黄河决口,沿虎子向东南奔流多年,洪水泛滥。汉武帝派数十万人治理,写出了著名的《孺子河歌》。鄄城县临浦沙河流经姬胡乡8公里,其上游姬胡乡与古圈子河流向重合。
这些都可以有力地说明,姬胡乡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华胥氏生活和繁衍中华民族最早的男性祖先伏羲、女娲的地方。中华民族和华裔在历史上都是华胥氏的后代。
四、中国第一都——杜尧城阳
古城遗址位于姬胡乡,跨越姬胡和陈楼两个自然村,220国道从城址西侧穿过。《水经注》记载其坡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即顺索叶宇,泽(雷泽)东南为城阳县。
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和牡丹区的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探索,并选择了城墙的东北部分进行解剖。城址的东、南、北城墙已经探明。城址平面近圆角长方形,南北长约950米,东西宽约600米,剩余面积约60万平方米。墙体上部宽14m,下部宽25m。残墙高6米。
城墙主体建于战国时期,汉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建。经过多次修复,长城在金代被废弃了。墙体分块夯筑,每层夯土厚度约10 cm,平面坚硬密实,板夯窝清晰。城墙内部发现了两个战国晚期的瓮棺,城墙底部叠加了战国中期的灰坑,为城墙的建立和使用提供了确凿的地层证据。城墙内侧是金代堆砌的,说明城墙从金代开始就完全废弃了。
从内墙的年代及其建造和使用过程来看,根据许多文献,这个古城遗址是隋唐时期雷泽县韩城的阳城。我国古代历史学家王先生在对炎黄氏族文化的考证中指出:城阳有尧中和灵台,在北。
动词 (verb的缩写)分区制
司:1986-1991全乡共有22个行政村。1988年,马东回族乡并入姬胡乡。1991年后,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它们是:
姬胡行政村(包括朱庄、陈楼、姬胡、老官店、西里屯、东里屯、李来、北朱庄8个自然村)、
刘庄行政村(包括娄伟、刘基庄、梁庄、乔安、姜庄、朱庄、大刘庄、邹口8个自然村)。
尹姬行政村(包括东尹集、西尹集、西张庄)、
龙凤行政村(含龙凤、朱庄、郑店、李庄、北卞庄、北张庄、孙谷堆、前孙庄、后孙庄、南卞庄、冯村、后庙、南张庄14个自然村)、
王屯行政村(包括前王屯和后王屯两个自然村)、
黄屯邢正村
徐庄行政村(包括大徐庄、二徐庄、三徐庄、四徐庄四个自然村),
毛庄行政村
药王寺行政村(包括高茂刘、李来、魏庄、刘庄、高庄五个自然村)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境内主要有三条河流:赵主新河、须贺和沙河。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以沙土为主,徐庄、刘庄、东马勒三个行政村为粘质土。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包括杨树、梧桐、槐树、柳树、榆树、苹果、梨、桃、杏等。乡镇驻地绿化情况:在乡镇驻地220国道附近的姬胡村种植了800棵槐树和柳树。这个村子里已经种了7000多棵树。村镇绿化率达到59.8%。近年来,大量耕地被转化为速生杨林地。。
土地资源
全乡占地6.9万亩。耕地4.2万亩,人口351.53。2008年,姬胡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2003年以来,龙凤土地整理项目区进行了土地整理,平整土地2850亩,基本保持了土地增减平衡。
水资源
年农业用水量540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水量300万立方米,牲畜用水量500万立方米。灌溉依靠两条河流:赵主新河和须贺。北半部主要使用地下水。
动物资源
1986以来,全乡大力发展畜牧业,家禽家畜总数不断攀升。2005年达到40万只鸡、208头牛、120只羊、2000只兔。比如鲁西南有很多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波尔山羊,但是因为大量使用农药,野兔数量减少了,黄鼠狼也因为大量被人捕杀而减少了。
植物资源
A.作物类型: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棉花、花生、小米和蔬菜。
B.树种:杨树、槐树、柳树、梧桐、榆树、链树等。,尤其是速生杨。农业
姬胡乡大力引导全乡种植业结构调整。目前全乡种植果树400亩,牡丹1000亩,蔬菜800亩,西瓜1500亩。蔬菜主要分布在行政村娄伟村和刘庄药王寺村。蔬菜大棚14,主要种植芸豆和黄瓜。每个大棚年收入11000-16000元。
虫害防治:抓住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机,早发现、早预测、早预防,避免造成过大的危害。积极推广农家肥,大力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化肥,施肥比例为4: 3: 2: 1。耕作制度一年种两季作物。主要是冬小麦和夏玉米。农业动力机械:拖拉机和家用三轮车数量激增,平均每四户家庭拥有一辆家用汽车。
林业
姬胡乡林业站设在乡政府大院内,每个村有1名工作人员和1名林业管理人员。成立了专业护林队,结合乡镇派出所制定了打击毁林的管理办法。林业发展迅速。全乡各类林业面积37168亩,森林覆盖率达53%,丰产林面积22985亩,经济林面积2128亩,农村林地面积3300亩,农林间作3800亩,公益林(农田防护林)面积3150亩,农田面积
积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机,早发现、早预测、早防治,避免造成过大的危害。特别是春季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同时做好冬季防治,促进明年树木的正常生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面积400亩。主要有苹果、梨、杏三个品种,每亩效益5000元左右。
工业
20世纪80年代末,除了一些窑厂和小手工业外,姬胡乡只有马东皮革厂一家中型企业。自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经济以来,姬胡乡从2000年开始陆续上马大中型工业企业,项目数量逐渐增多,涉及纺织、水产加工、食品、木业、化工、板材、皮毛皮革等领域。企业数量已达数十家,有个体加工。
菏泽天宇毛巾工业有限公司投资15万元,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1100万元,员工300人。这些企业目前经济运行良好。
恒基皮革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现有员工120人,目前企业经济运行良好。
招商引资:全乡已吸引浙江投资者投资300万元成立奥利莱电动车有限公司;青岛投资者投资65,438+02万元的天宇纺织有限公司;台商投资10万元的杜林木业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投资65,438+02万元的尹峰梳棉有限公司;华龙电子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落户西区,由北京科贸公司投资。目前,几家企业已经在正常生产。
近年来,围绕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着力抓好木材加工、林下养殖等经济亮点,进一步加快了全乡经济发展步伐,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全乡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强。我的家乡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1.8%。私营经济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有500多家纺纱厂和5家大型森林加工企业。
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确定“利用林下空间建设养殖小区”的思路,积极与凤翔集团联姻,将姬胡乡打造成为凤翔集团的养殖基地,把发展林下规模化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并成立养殖协会,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加大合作力度和深度,扩大养殖规模,建成10个高标准产业化养殖小区,年产肉鸡1.5万只以上,全乡养鸡300万只以上。仅此一项就可增加群众收入10多万元,一条林下养殖带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大型肉类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2008年,全市林下养殖现场会在姬胡乡召开,姬胡乡连续两年获得全市林下养殖一等奖(全市评比第一名)。
为实行城乡一体化,姬胡乡党委、政府在多次认真调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严格制定修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姬胡乡小城镇建设与改造实施方案》,以市场运作的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造开发的主要项目有商业街、古玩街、小商品街、新农村住宅区、农民文化广场、专业木材市场、专业服装市场、专业菜市场等。建筑面积可达26万平方米,计划三年建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对提高姬胡区域经济文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建立中华祖园景区-姚笛陵景区和雷泽湖景区。以菏泽市成为“中国牡丹城”和菏泽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根据市、区旅游规划,着力推进姚笛陵中华祖源建设。在牡丹区旅游局的大力协助下,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两套总体发展规划,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区旅游局还多次赴香港、上海等地参加推介会,现已与几家有意投资的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为了充分展示姬胡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姬胡乡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一个旅游项目——姬胡村雷泽湖景区。景区分为文化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两部分。一期占地1.200亩,计划投资2亿元。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主要有三地肖春、雷泽湖、沈磊庙、华胥步道、龙文文化园、孝文化园、雷泽铁塔、历山等。生态旅游区主要项目有精品牡丹园、采摘园、民俗风情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现代高科技观光生态农业为载体,高起点起步,整体推进,力争三年内把姬胡建设成为中华寻根、人文之乡,五年内见成效。对应姚笛陵景区的发展。结合目前姬胡乡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姬胡乡建设成为牡丹区东北部的经济文化区域性中心乡镇,位于鄄城、运城、牡丹区的交界处。景区的开发和瑶文化的挖掘,不仅充分展示了菏泽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也是对牡丹游和黄河生态游的补充。自古有“天下第一乡”之称的菏泽,必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旅游的中心,对姬胡乡、牡丹区、菏泽市、山东省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4441”工程。共清理“四堆”16000平方米,改善厕所3600个,炉灶450个,改造6060户,为四所学校组织18000余人次,书写标语246条,安装路灯65438盏,改造31公里。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姬胡乡现有初中2所,36个班,在校生2033人,指定小学7所,其中初中118,小学249所。学业达标率100%,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中小学辍学率均达到规定要求。全乡青年全部识字,巩固率100%。有1所乡镇办农业技术学校,每年由村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4725人次。为保障我乡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乡财政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加”。2003-2005年,乡镇财政投入分别为204万元、267万元和277万元。近三年小学生平均教育支出分别为3365438元+0元、550元、465438元+02元,初中为6654元。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18元和154元和202元。同时,我们也坚持依法集资办学;三年来,* * *筹集了201.7万元用于小学校舍和室内设备。
牡丹区姬胡中学(含龙凤中学)位于姬胡行政村东北部。始建于1976,现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目前教职工47人,其中一线教师37人,学院达标率95%以上。学生辍学率严格控制在2%以内,初中入学率和毕业率达到95%以上。学校现有校舍192栋,占地面积4621.5平方米,家庭医院3个,房屋面积177平方米,实验室1个,语言实验室1个,微机室1个,微型计算机31台。
姬胡乡卫生院始建于1979,占地11.25亩,平房28间,职工18人,其中中级1人,初级17人。基础设施差,部门不全,设备落后。当时只有一台单通道心电图机,没有其他检查设备。18人奋力完成全乡疫病诊疗。目前,医院有32名技术人员,其中中级8名,1高级,24名初级。并先后购置大型x光机、彩超、脑彩超、牵引床、口腔治疗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计数器、乳腺透析仪、大型高压消毒锅等20余万元。医院实行了计算机化管理,规范了“五室”建设;设置了一批便民设施,美化了环境,建成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乡镇卫生院。目前该院年预测不到65438+万元,已发展到年收入165438+万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需要,2006年下半年,医院计划多方筹资50万元,再建一栋病房楼以满足需要。汽车:在菏泽长途汽车站或国华汽车站乘坐菏泽-运城或菏泽-黄安班车,可至全境;乘坐菏泽-姬胡或菏泽-龙凤班车,黄屯、王屯等姬胡北部乡村除外。
火车:先去菏泽火车站,然后坐汽车或鄄城火车站(距姬胡村2公里),骑三轮车或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