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迎来大牛市。光伏批量涨停关注有成长性的公司。

2020年,光伏板块成为“顺周期性”的代名词。65438+2月18上市的光伏ETF,短短四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0%。a股太阳能概念板块总市值已突破4万亿。相对纯粹的概念股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年内表现极为出色,市值超过千亿。当然,高瓴资本近期持续大规模介入光伏上市公司也是板块上涨的重要推手之一。

太阳能板块指数从3月低点上涨80%!突破2015以来的高点!

2月23日12,有一批涨停。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10年2月22日,中国能源政策研究年会2020暨中国电力圆桌会议第四季度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位代表在会上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提出了“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将增加1.2亿千瓦(1.20 GW)”的目标。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4-2019年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新增规模分别为3300万、4800万、5400万、6800万、6500万、5600万千瓦,2020年从1到10年新增约4600万千瓦。虽然年最大增量为6800万千瓦,但这一数字仍低于未来10年7400万千瓦的平均增长要求,也明显低于2021年65438+2亿千瓦的发展目标。

如果能源局明年风光新增120 GW的目标最终实现,无疑将再次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近期风电、光伏加速崛起的最硬逻辑。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19是一个拐点,2020年的装机量将达到近6年来的新高,这当然与年初推出的快速恢复经济的新基建计划有关。

此外,中国一再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目标的主要背景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强制任务。所谓碳中和,就是种树吸收的二氧化碳抵消了正常生产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18年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做的重点工作之一,确定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65438+2月21,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65438+2021 2月22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风力光伏,大幅提升新能源的吸收储存能力。

中泰证券电信首席研究员陈苏认为,上述120 GW风光新增装机标的拆解后,预计风电占比40 GW,光伏80 GW。根据陈苏团队的计算,如果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提高到25%,那么风能和光能年均装机容量将从2021.56 GW分别提高到48 GW和108 GW。显然,这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快速增加装机容量,而是如何在电网中吸收风力发电。每年约有500亿千瓦时的风电和光伏电被浪费。

能源局数据显示,新能源电力消费处于瓶颈期。往年弃风率一直在15%左右,2018年弃风率降至7%。前几年光能废弃率约为10%,2018年下降到3%。但这两个数字是混淆的,3%和7%的数字只是各省平均值。风电大省新疆、甘肃、内蒙古的弃风率仍然很高,光电大省西藏、新疆的弃光率也很高。光伏和风电的不稳定性是电网消纳的最大问题。

从2017开始,欧洲近50%的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都配置了电池储能系统。2019年,仅德国就为数万个家庭部署了家庭储能系统,总容量约为1GW。所以目前为了支撑宏大的新能源发电计划,必须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储能。

毫无疑问,储能有利于光伏和风电并网,促进消纳,提高电能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但在主流的竞价模式下,光伏和风电的利润已经被极度压缩,约1 MWh的额外储能支出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是未来新能源的主要障碍。无论如何,储存能量的机会很大。所以对于股市来说,与其炒光伏风电,不如炒储能。

主要公司:

杜南电源(300068)

公司自2011进入储能领域,有多年项目经验。公司具备R&D系统解决方案和储能产品系统生产、系统集成到运营服务的能力。此前国内储能主要以用户端储能为主,规模较小。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家能源战略的推进,预计未来电网侧和新能源发电侧储能需求将快速发展。公司在储能领域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有望直接受益。(摘自国海证券研究报告)

新雷能(300593)

公司Q3净利润654.38+0.6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Q2归母净利润包含2.6亿元业绩补偿收入。剔除一次性收入影响,公司Q3业绩同比和环比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得益于公司三大业务同步:654.38+0)通信5G和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产品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带来业绩贡献;2)民用电力产品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储能产品营业收入和业绩贡献较上年同期增长。虽然海外疫情仍在持续,但数据中心、储能等业务展已逐渐恢复。

易事特(300376)

今年8月,公司完成国有股并于10年底完成新领导决策层变更,随后启动新的融资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技术研发为导向,重点投资5G数据中心电源产品及系统、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储能及能源互联网系统等领域的R&D。

作者:丁振宇执业证书:A0680613040001

本文上市公司仅作为案例研究,非个股推荐,数据可公开获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