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走了,青春也走了。

65438+2月15,*ST李霞公告称,公司拟将名称由“?天津一汽李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铁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向深交所申请的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武铁,英文简称也由TFC变更为CRM,但只有公司证券代码不变。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作者的内心却有些不甘,甚至有点失落。毕竟它开启了国人对私家车的认知,甚至一度承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汽车梦。

事实上,李霞也想过改变现状,从日德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多次请国内外专家指导培训,甚至不断寻求他人帮助,但久而久之形成的溃败已成定局。

也许李霞的孤独是老一辈的缩影;也许“红色李霞,黄大发”的时代只配活在过去。

定稿

12 14日,天津一汽李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李霞”)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

根据第二天董事会发布的公告,截至目前,本次交易的资产置出和置入均已完成,公司已置入全部经营性资产和负债;铁五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铁物资天津有限公司、北京中铁物资综合贸易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而且,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已变更为材料供应链管理、轨道运营维护技术服务、铁路建设等工程材料的生产、制造和集成服务,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主营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维护的各个环节和物资单位,围绕油品、钢轨、铁路移动设备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领域,为轨道交通行业及相关市场提供物资供应、生产协调、质量监督、招标代理、运营维护等一体化服务。

虽然上述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仍需提交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但退出历史舞台是肯定的。换句话说,“天津一汽李霞”这几个字终究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

英雄晚年

1986,介绍李霞为“CKD”;1988,第一辆李霞下线;1990年,第一辆李霞轿车出厂。无论哪个时间点,作者似乎都是“生动”的。

要知道,那时候零花钱在一些地方还是以“分”来计算的。1分钱可以买的东西很多,一根冰棍5分钱可以吃半天。有钱人不得不被称为“万元大户”,那是土豪的标准。普通人翻屁股都找不到多少“蓝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别说四轮车了。如果能买辆自行车代替走路,可以说明你的生活相当滋润。而且,当年65438+万元的李霞,绝对是只有少数消费者才能拥有的“奢侈品”,更不用说天价了,但这似乎并不是它成功的绊脚石。

1996年,全国80%以上的出租车是李霞车型;2004年,李霞产量突破654.38+0万辆,成为第一个产量过百万的民族汽车品牌。2005年底,李霞成为中国第一家销量超过20万辆的汽车公司。2011年,一汽李霞销量达到峰值25.3万辆,营收达到99.54亿元。甚至连续18年位居国内汽车销量第一。这一成就在任何时期都是罕见的。

时间到了2012。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今年“2012末日”这句话。然而,作者知道这只是一个谣言,但对李霞来说,这几乎和真正的“末日”一样。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一汽李霞的扣非净利润开始为负,销量开始逐年减少,从2012年的年销售额18.5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3.7万辆。在此期间,由于13和14,

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能站稳脚跟,主要是靠变卖资产维持生计。也就是说,一汽李霞在去年6月正式停产,年产量停在65,438+065,438+086辆。如今,主人公奄奄一息,无力回天。

多重原因?

李霞并不想“力挽狂澜”,重振雄壮。

除了持续出售资产,一汽李霞2018公告称,将全资子公司天津一汽华力汽车100%股权以1元的转让价格转让给南汽之星(拜腾汽车母公司),这意味着拜腾汽车正式接手一汽华力。

但截至当年6月底,评估价为-9.6亿元的一汽华力并无实际业务,仍处于资不抵债状态。甚至在2020年6月,李霞公开呼吁拜腾给钱,但“明天和意外”来自后者。李霞不仅没有等到救命钱,反而等来了拜腾破产的坏消息。

不过,李霞也很“聪明”,两头下注,但另一个下注对象是一辆“半斤八两”的博县车。2065438+2009年9月,一汽李霞发布公告称,以合资的形式,以5亿元资产和一汽李霞的造车资质与南京博骏汽车合资公司交换19.9%股权,与南京博骏新能源汽车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然而,博郡仍然进退两难,无力扭转李霞的败局。

有人说2011进口关税降低,合资车在国内市场发力,李霞会被“干掉”;也有人说,早在2000年,李霞就计划引进丰田卡罗拉,但按照当时“三大三小”的计划,“三小”之一的一汽李霞只能生产小排量微型车和小型车,所以产品与市场脱节。

对此,笔者认为,与其说是“盛世将衰”,不如说是诸多因素。同样是“三小”产业规划之一的广汽集团,也要按要求发展小排量汽车。不过,在广州标致失败后,广汽集团可以考虑与本田合资,一汽李霞也可以。

所以归根结底,激烈的竞争确实发生了,但是没有跟上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和创新的不足导致李霞走下坡路。况且,没有哪个企业能忍受八年以上的百亿亏损。

或许,一汽李霞的困境是中国一批地方国有汽车企业的缩影,或许,一汽李霞只是一个开始。看看前几天破产重组的力帆和华晨。下一个会是谁?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