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国际公司简介

中化集团的前身中国进口公司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家国有外贸公司。它成立于3月1950,首任经理是卢绪章。1951 3月1日,为了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封锁和禁运”,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中国进出口公司成立。自1951起,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委托香港华润公司作为总代理,进口了大量国内急需的橡胶、化肥、农膜等物资。到6月30日,1951,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已经抢购了65438+6亿美元的物资。

1952年4月3日至12年4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对反封锁禁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议期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中国进出口公司经理卢绪章与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商人进行了广泛接触,与英、法、西德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签订了贸易协议和合同,总额超过2亿美元。同年夏,该公司在东柏林设立了代表处,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并开始逐步与西欧国家建立贸易关系。同年65438+2月,中国与斯里兰卡政府(旧称锡兰)签订了第一个中国与锡兰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即中国每年在锡兰用27万吨大米换取5万吨橡胶。《米胶协定》的实施,不仅为中国换取了急需的橡胶,支援了抗美援朝,而且对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运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65438年到0955年,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开始同时经营对苏联东欧的进出口业务,转向“苏联、新西兰、资本整合、进出口兼营”的轨道,从此业务面向全球。到1957,公司已与日本、印尼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客户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出口金额增至6000万美元,出口品种增至30多个。七年进口原油654.38+0.62万吨,各种石油产品700万吨,天然橡胶60万吨。既弥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又开辟了国际石油化工进口渠道,为成为石油化工贸易专业公司奠定了基础。

1998 65438+2月,脱胎于中国中化集团橡胶、塑料、化工及储运业务的中化国际在京成立,并于次年65438+2月在上交所做首次公开发行120万股a股,融资9.46亿元。2000年3月,中化国际上市。

上市后,中化国际以市场化运作为价值取向。为了贴近石化市场和大客户,2001年7月战略南移,总部迁至上海浦东。中化国际坚持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的发展战略,努力从一家外贸代理企业向具有营销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化工物流、橡胶、农化、分销等核心业务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客户覆盖全球65,438+0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

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上,中化国际董事会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从战略高度关注业务中的健康、环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素,努力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正式推出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在全年中审视自身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成长历程,以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并将继续以此作为公司工作的重点,从而促进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化国际自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以来,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5%的骄人业绩回报了股东和社会,连续七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65,438+000强上市公司。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中心评选的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100强第1名,董事会杂志、中国董事会网评选的中国最佳董事会第1名。2002年起,公司股票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18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