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明代两大画派——“浙派”和“吴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明代绘画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浙派”和“吴派”两大流派。明初,朝廷非常重视绘画。画院中,浙江钱塘的戴进名气最高,很多学生都学着穿。叫浙派,基本继承了南宋画院的遗风,没有大的进步。
明代中期以后,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其中有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他们都生活在江南水乡。他们擅长诗画,各有特色。他们被称为吴派。沈周对古代绘画传说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早期作品细腻,称之为“含蓄”,晚年作品粗放,称之为“粗糙”。他的笔法粗犷豪放,临摹的作品酷似原作,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沈周的弟子文徵明是“五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诗、文、书、画的全才。唐寅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的用笔豪放飘逸,花鸟画韵味十足。人物画大多是反映妓女生活的仕女画。浓妆艳抹中,他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不离大学绘画的遗风。仇英的人物画受到高度赞扬。他能恰当地把握人物的趣味,表现文人的闲适生活。
明初吴派山水画虽以浙派为主,但不属于浙派,直接继承了唐代王维的、管同、董源、、李成、范宽、米芾、赵和高。元代文人画家也不少,其中以沈周、最具代表性,沈周、文为徒。李扛鼎而不霸气,代表作有《庐山高》、《谋略图》、《坐夜图》等。文徵明不仅擅长画精美的水墨画,而且画青绿多彩的山水,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作品有《古树冷泉图》、《孤谷高仙图》、《七树图》等。
让吴派在中原独树一帜,让清朝山水画延续三百年的人,应该推荐董其昌。他在书法、绘画作品和古画鉴赏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绘画以“轻、雅、简、静”为目标,发展了所谓“潇洒、葱郁”的画风,特别是陈继儒、莫世龙提出的“南北派”理论。“尊南轻北”论的目的是标榜南宗以提高“吴派”,而把矛头指向“浙派”和一些绘画专家。后来,王世民、王等政治画家纷纷附和,使这一思想笼罩了整个明末清初,成为画坛的“正统”。于是,狭隘的模仿古风越来越盛行,画风越来越淡,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