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具公司审计报告?
一、审计准备阶段
1.接受委托,确定审计项目。
2.组建审计团队
3.了解和调查被审计单位。
4、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5、编制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书。
6.发布审计通知。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会计资料(包括电子文档)实施财务审计程序。
2、整理和总结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情况。
3、审计组汇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情况,确定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
4.实施相关的附加审计程序。
第三,审计报告阶段
1.审计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初稿。
2、审计组根据审计要求,修改审计报告。
3.审计小组报告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并定稿。
4.从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5.发布正式的审计报告。
第四,审计报告的最后阶段
审计小组归档了审计档案。
审计报告流程2:
第一步是准备审计差异调整表。包括: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分录汇总表、未调整不符合汇总表等。
第二步是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和运用,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的未调整不符合汇总与会计报表层面或账户余额层面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未调整不符合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
第三步是解决重要的分歧。注册会计师在确认审计差异后,一般应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并建议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这些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改变审计意见以及如何在审计报告中反映这些意见。
第四步,做审核总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有关审计事项进行总结,编制审计完成表,对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做出明确的评价和说明,并写入审计总结。通常,审计总结文件应包括审计概述、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情况、意见和建议、审计结论等内容。审计总结是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工作中各种信息的综合提炼。注册会计师应当认真审阅审计总结,并妥善保管。
第五步,编制试算平衡表。
第六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复核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中,会计报表附注包括公司介绍、会计政策、报表附注、重要事项分析与披露五个部分。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不应将附注与审计报告中应披露的事项混为一谈,即不应因注册会计师而不是被审计单位编制报表附注而披露那些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事项。
第七步,确定审核意见。注册会计师根据对所获得的各种审计证据的分析和评价结果以及重要程度,确定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发表哪些审计意见。
第八步:起草审计报告。
步骤9:审查审计工作底稿。这里主要指重点复习和全面复习。审核中如有遗漏,应返回审核实施阶段补充审核。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处理不当,应返回到编制审核差异表的步骤,对不正确的处理意见进行适当修改。
第十步,出具审计报告。经审核确认后,注册会计师将审计报告草稿(或征求意见稿)送交被审计单位管理*后,正式出具并经确认后出具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