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腾讯降海?

来源|网络大盗

-如何看待腾讯降海?

-我不明白。

这是昨晚腾讯宣布减持Sea后,我和无数互联网行业或投资圈朋友的对话记录。直到现在,谁也说不清这一步棋背后的逻辑;甚至没有猜测的余地。其实元旦放假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个互联网巨头的朋友讨论过腾讯的下一个缩减目标会是谁——我们谈到了美团、拼多多、滴滴,甚至哔哩哔哩、知乎,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海。

我一点也不懂。如果减持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中国资产,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减持海外资产?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因为看不懂,市场更慌了。腾讯可能减持,实际上已经成为反垄断后推动中概股下跌的重要因素。

不过仔细看了减持公告,再对比最近公布的监管文件,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以下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腾讯减持Sea主要是为了消除Sea面临的国外监管风险。此外,为了遵守外国监管要求,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可能不得不进一步减少海外投资,或至少减少对海外资产的控制。

腾讯主动降低出海话语权,可能也符合国内监管的思路,虽然我们对此不是很清楚。可能要过几个月才能看清楚国内主管部门对互联网公司海外投资的态度。

无论如何,这将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出海黄金时代的终结。小一点的公司,或者内容型、产品型的公司还是可以下海的,但是平台型的公司需要自我约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不能指望出海解决下一个增长问题了。

还是那句话:腾讯减少出海,很可能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热情的终结。这主要是因为国外监管越来越苛刻,其次也受到了国内监管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腾讯减持Sea的具体方案比较复杂,包括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动作:

Sea的普通股分为A、B两类,后者的投票权是前者的三倍。在2022年2月14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海管将提议将B类普通股的投票权增加至A类的15倍,以进一步增强B类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

同时,腾讯将把所持SeaB普通股全部转换为A类;这样,Sea的创始人将成为唯一的B类股东。腾讯在Sea的投票权将降至10%以下。腾讯还将废除与公司创始人的投票委托协议。

完成上述措施后,腾讯将减持约654.38+0449万股SeaA普通股,持股比例由265.438+0.3%降至654.38+08.7%。腾讯表示,有意长期持有Sea多数股权,未来6个月不会减持。

也就是说,腾讯主动放弃了对Sea的控制权。上述交易完成后,公司创始人将拥有表决权垄断权。许多投资者曾希望腾讯进一步增持Sea,甚至收购它,但现在看来不可能了。很明显,这是腾讯对全球监管部门的表态:本人无意以投资的方式控制或收购海外优质资产。

我个人的看法是,像Sea这样的大型海外互联网公司,如果涉嫌被一家中国公司控制,可能对其海外业务及其资本市场表现非常不利。Sea的总部在新加坡,新加坡和美国的关系非常好。准确地说,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与美国的关系非常好。Sea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其大部分流通股由美国或欧洲机构投资者持有。两家著名的北美共同基金T.RowePrice和Capital都持有超过5%的股份。

不用说,美国监管机构不希望看到一家中国公司持有像Sea这样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海外资产。反制措施数不胜数,可能会大大减缓Sea的发展,使Sea难以扩展到更多的国家和领域,甚至会限制美国自然人或法人对Sea的投资。以上动作还没有发生,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腾讯主动放弃对Sea的控制权,完全支持公司创始人的控制权,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上述猜测正确,中国互联网公司迟早要放弃对其他优质海外资产的控制权。他们不一定需要清仓减持,只需要保证不会干扰法律意义上的公司管理即可。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当然是不可能的——美国监管者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土地上,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能够影响的土地上。遗憾的是,美国可以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当然,也有不受美国影响的领域,但头脑正常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应该不会有兴趣在那里投资并购。所以他们必须默默忍受,直到情况根本好转。毕竟,人类所有的智慧都是耐心和希望。

另外,我想讨论一个鲜为人知的话题:随着国内监管越来越严格,国内互联网公司出海会遇到重大瓶颈。这个瓶颈可能是无法解决的。

2021 12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并上市管理办法》。其中两个非常严格:

第三条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多为中国公民或者经常居住地在中国,主要经营活动场所在中国的企业,将被认定为内资企业。

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无论上市前还是上市后,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动、控制权变动、重大经营活动,都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备案或者报告。

第二十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控制权,包括能够对董事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等类似决策机构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以及通过合同、信托、协议等安排对经营活动、财务、人员、技术等施加重大影响的行为。这个规则很宽泛。

以Sea为例。腾讯减持前,理论上拥有最大的投票权份额,但与公司创始人签订了代理投票协议。在证监会看来,这种情况算不算控制权?腾讯对Sea的商业活动是否有重大影响?一切都是未知数,因为上述《办法》刚刚公布,我们还不知道执法尺度是多少。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中国人管理、主要从事离岸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将被纳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管辖范围。包括做独立电商站,做海外社交,做海外流媒体平台,做海上游戏的公司,基本满足以上条件。除非他们把总部搬到海外,引入足够多的外国管理层,否则需要通过证监会的备案程序才能上市。此时此刻,我们不知道这个备案过程会持续多久,有多严格,是否会被驳回。

相信投资者,尤其是美元投资者,一定会注意到上述监管风险;他们投资中国互联网化企业的热情肯定会下降,唯一的问题是下降的程度。

2021年,很多人乐观地认为,国内对互联网行业监管的收紧将鼓励互联网公司向海外扩张,年轻的企业家将热衷于向互联网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的经验。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过于乐观了。第一,美国监管机构不会允许;其次,国内监管机构似乎也无意专门鼓励互联网出海。中国互联网出海的黄金时代,大概一开始就结束了。

腾讯降海可能是小问题,但背后可能是大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存在的,但短期内无法选择。互联网行业的艰苦岁月并没有结束,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