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有哪些高科技?

如下所示:

1,机器狗巡逻,保障冬奥力量。

考虑到疫情防控风险,在延庆赛区,机器狗和防撞无人机将替代人工巡查场馆电力设施。这两类设备都配有3D成像和红外探测装置,可以快速捕捉电力设备的异常情况。同时,野战装备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5G通信快速传输到指挥中心,这也解决了延庆赛区复杂山地环境和有限空间条件下人工巡检困难的问题。

2、智能体温贴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

各场馆采取了各种科技措施进行防疫。北京市通过组织科技防疫技术研究、专家论证、现场检测等方式,在体温监测、环境消毒等方面推广应用了多项技术成果。

公共空间气溶胶新冠肺炎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场馆空气的病毒监测、预警和快速检测,检测灵敏度比传统检测方法高3倍。同时,在国家速滑馆、艾斯·库伯等场馆进行了相关测试。此外,还开发了基于开源芯片、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多手势传感装置。

3.对场馆内的空气进行“核酸检测”。

为了监测空气中的气溶胶,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紧急研究,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冠状病毒监测系统。目前,许多样本采集员已经在冬奥会的几个场馆“值班”。

对空气做“核酸检测”和对人做核酸检测相比,并不容易。由于气溶胶样品体积较大,空气中的病毒载量相对较低,远低于直接从人体咽喉取样,病毒RNA的稳定性较差,这就需要高效的收集方法和非常灵敏的检测手段。

4.“充储放”一体化充电站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奥会供电保障环境具有低温、多雪、温差大、地形复杂等特点,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运维人员的实时保障提出了“低温”挑战。

为此,国网北京电力大力推进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冬奥会供电保障实际需求,创新研发适合冬奥会供电保障特点的新技术、新装备。其中一个就是位于延庆赛区的“发、充、储、放”一体化充电站。

国网北京延庆公司发展规划部主任何介绍,冬奥会国家电网充储放综合示范站是国家重点计划项目“支持低碳冬奥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的课题之一,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交流/DC混合配电网技术。

5.云播采访可以实现远距离对话。

云转播作为冬奥会科技三大重点布局产业之一,将重资产、高门槛的传统转播变得轻,通过云化编播技术实现转播设备的云化和人员的远程服务。除了现场摄像设备,所有导切制作都在云端完成。只要有网络,导演就可以用笔记本连接云端,在任何地方完成信号制作。

云中继系统前端不仅支持专业转播摄像机的信号采集,支持手机和非专业摄像设备,还支持其他系统流的信号接入。现场信号通过5G回传到云端,云端制作,最终播出信号分发到各个平台,可靠性由双云设备保障。通过云端的制作,为现场赛事的拍摄、指导、混音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