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平衡的四个计算公式
1.根据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和可变成本,计算保证产量的盈亏平衡点。
二、计算保底产量,根据产量和利润目标计算最低售价作为盈亏平衡点。
三、分析找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计算盈亏平衡点:
收入-成本=利润,收入-(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润。计算盈亏平衡点是利润为零的时候。所以:收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0。即:收入-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四、根据企业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计算其盈亏平衡点。
五、成本变化时如何寻找盈亏平衡点
扩展数据:
盈亏平衡点(BEP)又称零利润点、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利润转折点。通常指总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销售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的交点)时的产量。
有了盈亏平衡点,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就盈利,否则,企业就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假设初期投入600,年成本500,成本逐年递增5%;利润20%,销量是动态的,第一年1200,以后逐年递增到30%、40%、20%、20%、20%...
有没有盈亏平衡点累计销售额的计算公式?(不要一步一步算,一个以Y为累计成交额的方程)
PS:计算盈亏平衡点时,要加上初期投入,即成本完全回收时的累计销售额。
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和可变性质来确定利润的必要产出范围。如果我们能把总成本分成两类:一类随产量变化,另一类不变,我们就能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平均单位总成本。半变动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但是,当固定成本对不同的产量进行平均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同的,所以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一个计算的产值是正确的。
因此,从概念上讲,将固定成本视为总成本集合是有益的,必须用扣除可变成本后的净收入来补偿,这样这种操作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后的净收入刚好等于总成本集,那么这样或那样的销售水平就叫盈亏平衡点。
准确的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过程的这个点上,总净收入正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总成本就会产生亏损,超过总成本就会产生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