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坏账?如何识别坏账?

坏账,全称坏账损失,又称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各种应收账款。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依据《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通知》(财企[2002]513号)。

当应收账款可以被确认为坏账时,其条件通常由会计准则或制度给出。无论会计准则或制度如何变化,在会计实务中,坏账的确认都应遵循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和会计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实坏账损失真实、准确、符合单位实际。一般来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收账款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后无法收回的账款;

2.债务人破产,其破产财产清偿后,无法收回的款项;

3.债务人长期不履行偿债义务,有充分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以上三个条件每一个都是充分的,第三个条件需要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策权在于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检验方法

审计人员应运用复核法和复核法检查企业“应收账款”账户的年末余额和“管理费用”账户相关明细账的金额,检查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标准是否正确,是否可以通过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调整当期损益。

通过及时复核“坏账准备”、“管理费用”等科目及对应科目,可以检查企业是否使用了直接核销法与计提法不一致调整当期损益;复核“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核实是否存在超冲销或欠冲销坏账准备的情况。

审查“坏账准备”科目或对应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核实企业是否已将收回和核销的坏账损失记入“应付账款”等其他科目而非“坏账准备”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