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每日现金报告怎么样

现金制

大多数早期的会计实践使用收付实现制。到本世纪初,许多中小企业仍习惯于按实际支付进行核算。为了使利润核算更加合理,收入和费用能够在不同期间合理配比和分摊,会计理论开始倡导收入和支出的可追溯性原则,即把收入或损失归入导致收入或支出的报告期,而不归入实际收到和支付现金的报告期。这就是我们当前会计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但同时,无论是管理者、债权人还是投资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因为它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经营,债权人和投资者能否实现其资本回报,尤其是在经济低迷和萧条时期。

现金流量表用了很长时间才被会计准则确认。实际上,它是传统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益补充。利润表只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不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只是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间点的财务状况,并没有说明变动的原因。根据相关性原则,利润表没有区分实收费用和应收费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收入,容易误导债权人和投资者。根据历史成本原则,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资产可能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差甚远。事实上,会计方法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会计报表的可信度。

2.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通常采用全部资金的概念,即将不影响资金变动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也列在表内,以反映企业活动的全貌。以营运资本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称为现金流量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会计界普遍要求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在1992中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以营运资本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首先,流动性是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其规模受其合理计量的影响。在实践中,有些企业将可出售或变现时间超过一年的存货和待摊费用列为流动资产,而一些短期内将出售的长期资产不转换为流动资产。同时,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核算方法也无法避免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其次,用流动性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直接受其内部结构合理性的影响,因为各种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异较大。

199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用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中国财政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3.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用现金流入和流出来概括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报表。它的编制是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的,其结构比财务状况变动表更清晰,更容易理解。

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直接有效地分析企业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对外筹资的能力;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当期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客观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周转的平稳性;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用户分析与现金相关和无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直接法

直接法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直接按类别列示现金收入和支出,从而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基本原理如下:

营业收入+过去应收资产现金回款,本期预收负债增加=销售现金回款。

-当期形成的应收资产和以往预收的负债均已实现。

运营成本+过去应付负债的支付,当前库存囤积=购买时的现金。

-应付负债在当期形成,使用过去的存货。

其他收入+以前收到的其他应收资产现金,本期增加的其他应付负债=收到的其他现金。

-本期形成的其他应收资产和以往的其他应付负债均已实现。

其他费用+支付以往应付费用,本期增加待摊费用=其他现金。

-本期应付费用和以往待摊费用减少。

-无现金费用(各种资产的会计摊销)

—————————————————————————————

营业利润-△非现金经营资产(原值)+△经营负债=经营现金净流入。

+无现金费用(各种资产的会计摊销)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营业外资产净值(资产会计摊销除外)=投资现金净流入。

-财务费用+△营业外负债+△权益(本期结转净利润除外)=融资现金净流入。

净利润-△非现金资产(净值)+△负债+△权益(本期结转净利润除外)=现金净流入。

——————————————————————————————————

注:这里的营业利润是指利息前的营业利润;

财务费用是指利息、融资费用等融资费用,经营性财务费用归入经营活动的其他费用;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投资有关的固定资产损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收支归入经营活动。

1-1账户方式

业务较少的小企业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核算方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即在期末,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账户的日记账,逐一分析其来源或用途,排除现金支取、现金滚动等内部转账,按照现金流量表的要求进行分类汇总。

1-2工作底稿法

工作底稿法是一种严谨且易于核对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然而,这种方法相当复杂。这里我们省略了一些步骤,比如调整分录,把编制过程简化为三步,简单举例如下:

某企业19##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此外,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投资、融资活动和一些损益项目的详细信息:本期卖出短期投资65438万元,买入长期投资5万元;固定资产盘盈,原值5万元,预计折旧2万元,本期折旧5万元;归还短期借款5万元,长期应付款65438万元;本期向员工支付销售费用2万元,向员工支付管理费用3万元。财务费用中,营业费用5000元,利息费用25000元;其他业务本期利润为租金收入,营业外支出为经营性;投资收益中,654.38+00,000元为出售投资收益,25,000元为长期投资收益。

首先,我们对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分析并归类到现金流量表草案中,用()表示现金流出;第二步,分析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的原因。除结转净利润和现金变动外,其他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变动都是倒序入表的,即借方流入,贷方流出,变动按利润表的收入和支出分类。最后,完成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财产;资产

时期的开始

学期结束

借方

债权人

债务权益

时期的开始

学期结束

借方

债权人

货币资金

10

12

2

短期贷款

30

25

D5

临时投资

15

a10

应付票据

15

20

e5

应收账款

30

40

A10

应付账款-其他

20

30

f10

其他应收款

b2

应计费用

E5

存货

25

22

c3

流动负债总额

70

75

长期投资

25

30

B5

长期应付款

10

F10

固定资产

45

50

溴化五烃季胺

已缴资本

60

60

减:累计折旧

12

丙(2)

d5

未分配利润

10

15

净值/价值

40

38

所有者权益

70

75

总资产

150

150

20

20

负债和权益合计

150

150

20

20

利润表

单位:万元

一笔钱

操作

投资

筹集资金

不涉及现金。

销货收入

105

105

销售费用

65

(65)

销售成本

20

(20)

销售税和附加费

1

(1)

销售利润

19

加:其他业务利润

1

1

减:管理费用

15

(3)、(12)

财务费用

(0.5)

(2.5)

营业利润

2

加:投资收益

3.5

1、2.5

非营业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1

(1)

总利润

7.5

减:所得税

2.5

(2.5)

净利

注:这一步的分析也可以在过账现金流量表草案时直接完成。

现金流量表

权责发生制

资产负债表调整流入

资产负债表调整流出

现金制

一.商业活动

11

现金流入:

96

出售现金

105

A10

95

收取租金

1

1

现金流出:

(85)

购买时支付现金

(65)

c3 +e5

(57)

雇员的工资和福利

(2)、(3)

(5)

所得税

(2.5)

(2.5)

其他税费

(1)

(1)

其他费用

(18)、(12)

b2 +d5

E5

(19.5)

(0.5)(1)

f10

二。投资活动

8.5

现金流入:

13.5

收回投资

1

a10

11

分享利润

2.5

2.5

现金流出:

(5)

产权投资

B5

(5)

三。筹资活动

(17.5)

现金流出:

(17.5)

偿还债务

D5

(5)

还清长期应付款

F10

(10)

支付利息

(2.5)

(2.5)

第四,不涉及现金

C5+C(2)

总数

35

38

2.间接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中的当期利润为起点,对不增减现金的收入和费用以及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营业外收支项目进行调整,从而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基本原理如下:

—————————————————————————————

净利润-投资收益和收入-△非现金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非行业收支是指营业利润+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各种资产的会计摊销)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营业外资产净值(资产会计摊销除外)=投资现金净流入。

-财务费用+△营业外负债+△权益(本期结转净利润除外)=融资现金净流入。

净利润-△非现金资产(净值)+△负债+△权益(本期结转净利润除外)=现金净流入。

——————————————————————————————————

可见,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经营性现金流的计算。直接法是根据利润表自上而下获取营业利润并逐项调整,间接法是自下而上计算营业利润再整体调整。所以间接现金流量表是在直接法的基础上编制的,投融资部分不动。只需将经营活动中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和费用用营业利润,即净利润减去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加上财务费用,再汇总列示经营性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即可。上例中采用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计算如下:

现金流量表

权责发生制

资产负债表调整流入

资产负债表调整流出

现金制

一.商业活动

11

净利

减:投资收益

3.5

3.5

非营业收入

加:财务费用

2.5

2.5

营业利润

1

1

加:折旧

d5

减:经营性应收账款增加。

b2 +c3

加:应付业务项目增加

f10+e5

A10+E5

间接法未能详细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来源和现金流出的用途,但有助于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了直接法,同时要求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即采用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3.中西方现金流量表的一些差异。

在编制方法上,我国要求必须采用直接法,同时补充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鼓励使用直接法,但也可以使用间接法。

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具体分类上,我国打破了利润表本身的模式,要求对利润表中的每个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和分解。比如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要分解为付款收入和增值税,销售收入要根据付款收入进行调整,租金收入要从其他业务收入中分解,销售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要分解,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也要分析分解。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分类与利润表基本一致,利润表编制相对简单。

在投资收益方面,我国将一般股息、利息收益和资本收益视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收益无需分解;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将资本利得视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将一般股息和利息收入视为经营活动,因此需要对投资收益进行分解。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你在以上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

在融资成本方面,我国将支付利息和股利视为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财务费用需要进行明细分解;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把股利支付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利息支付作为经营活动,所以财务费用不需要分解;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你在以上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

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1,结构分析

首先要分析现金流的内部结构,即管理、投资和融资对净现金流的贡献。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商业周期来确定分析的重点。

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可能是负的。要重点分析企业的融资活动,分析其资本价值是否到位,流动性如何,企业是否过度负债,是否有可能继续筹集足够的营运资金;同时判断其投资活动是否适合业务需要,是否存在挪用或费用化资金的现象。我们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测和分析,将偿还期定在经营活动能够产生净流入的时期。

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该是正的。重点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结构,分析回笼资金的速度,赊销是否有力和适当,了解成本费用控制,预测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是否充分利用应付资金。同时要关注企业在这个阶段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导致债务增加的情况。

对于成熟的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趋于常态化或适当收缩。应重点分析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是否有保障,现金收入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否匹配,同时关注企业是否过度分红,是否存在资金流出,现金流入主要依靠投资收益还是不明确的营业外收入。

对于不景气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开始萎缩。应重点分析其投资活动在回收投资过程中是否盈利,是否存在风险性扩张活动,同时,企业是否及时减少负债和利息负担。在这个阶段,贷款期限不应超过其现金流量,并有赤字。

结合以上实例,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企业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主营业务突出,销售回款良好,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盈利时及时调整其融资份额,从而减轻利息负担。

2.比率分析

如果你是熟悉的客户,你已经对第一张现金流量表做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直接做一个相对简单的比率分析。通过比率分析,可以大致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常见指标如下:

1)偿债能力:现金比率,即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认为这个比例应该在0.25左右,可以满足一个季度的资金需求。现金付息率,即支付利息前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的比率。这个比率是根据已获利息的倍数原理推导出来的,一般认为比率至少应该大于1,最好在2-2.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比率为0.16,短期借款很难全部偿还,仍取决于其融资能力;现金付息比例为4.4,支付利息就够了。

2)经营能力:销售现金率,即当期销售现金除以期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余额减去预收账款余额再加上当期销售收入。购货现金率,即本期购货现金除以期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余额减去预付账款余额加上本期销售成本。在这个例子中,企业的现金销售率为70%,货款回收很快。购现金率为71.25%,略高于销现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能会在存货中囤积一些资金。

3)盈利能力:经营现金与营业利润的差额,即经营活动当期现金流量净额与当期营业利润的差额。现金股利支付率,即当期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与当期现金余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分配利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营业现金与营业利润的差额为正10,利润相对真实。目前企业前期投资有一定程度的回报。考虑到前期负债较高,企业处于收获期和还债期,但企业未能为未来发展进行适当的后续投资。

3.趋势分析

如果我们获得连续的多期现金流量表,我们还可以并排比较两个以上期间的报表,并分析其趋势。趋势分析可分为绝对比较和相对比较,主要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绝对比较报表中,通常可以增加“增减额”和“增减百分比”两栏。相对比较报表中,现金流入总额一般为100%,其他项目进行比较,计算结构百分比。经营活动的趋势分析一般要结合企业的销售增长来分析两者的变化趋势是否匹配,现金流入的增长主要是因为销售的增长还是回款的加快,现金流出的增长是因为销售的增加还是存货的积压和费用的巨大增加,是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增长速度更快,现金流量的增长趋势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