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世界头号媒体巨头?
中国有线电视产业SWOT分析报告(广播电视)
在美国,有线电视的运营几乎完全商业化,有线电视由独立的有线电视公司运营。美国的有线电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巨大财力,集家庭娱乐、新闻传播、信息产业于一体的庞大组合。而且在美国,已经出现了大众传媒整合兼并的趋势,美国有线电视产业的资本集中度与日俱增,有线电视市场日益被迪士尼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电信公司、维亚康姆公司等少数几家巨头媒体所垄断。而且,运营有线电视只是这些巨头媒体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比如时代华纳公司收购特纳广播公司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媒体公司,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网就属于这家公司。除了有线电视,时代华纳公司还经营出版、电影和娱乐等其他行业。
中国有线电视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在发展之初,有线电视仅仅被视为无线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后来又明确指出有线电视是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无线电视相同的属性,并提出要加快发展有线电视。目前,有线电视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中国的有线电视长期在事业和企业之间摇摆不定。
SWOT分析是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市场分析师经常使用该工具对整个行业和市场进行扫描分析,获取相关市场信息,为高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其中S和W为内部因素,O和T为外部因素。
通过对中国有线电视的SWOT分析,可以了解中国有线电视的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应采取的对策。
1有线电视行业实力
(1)丰富的用户资源
中国的有线电视普及率高于电信。中国电信普及率美国1/10,计算机普及率美国1/30,有线电视普及率美国1/4,达到17。在中国3.3亿电视用户中,超过65438+亿是有线电视用户,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2)丰富的渠道资源
有线电视最大的优势就是频道资源丰富。一般有线电视电缆到用户家中的传输带宽都在500MHz以上。如果传输模拟电视信号,可以传输50多套电视节目,如果传输数字电视信号,可以传输300多套电视节目。
(3)丰富的网络资源
截至2002年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有线电视系统有4000多个,有线电视网络总长度超过300万公里,其中光缆网络总长度达到40万公里。近2000个县建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现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资产超过2000亿元。未来,中国有线电视作为信息网络媒体的支柱之一,必将成为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有全国范围的有线电视网络,中国也会有这样的网络。与国内其他通信网络相比,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宽带优势,但目前宽带技术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宽带网络由两部分组成,即全国干线网和接入网。目前,中国只有两个全国性的宽带网络,连接着千家万户,有6家授权的宽带信息骨干运营商。两种宽带网络是电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中国电信规模较大,网络覆盖全国,但设备陈旧,传输速率一般为622M,基本不属于宽带网络,目前正在进行宽带改造。有线网是宽带网,目前有接入网,干线网也在建设中。除了电信和有线电视,六大运营商还包括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等。他们基本上都拥有或者正在建设自己的干线网,但是没有接入网。
(4)带宽资源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从最初只能传输10个电视节目的300MHz系统,发展到可以传输数百个电视节目的宽带750MHz系统,从仅使用同轴电缆技术发展到使用光缆、同轴电缆、多路微波等技术手段,从仅使用模拟传输模式发展到模数混合传输模式,中国有线电视技术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同时,中国有线电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传输设备(CableModem)、SDH数字传输系统和计算机技术,为中国有线电视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有线电视网上网,只需要在电脑上加一个CableModem,然后用线连接到电视上,电脑和电视互不冲突。利用有线电视网上网又快又便宜。有线电视网可以以1/10倍的速度传输10倍于电话网的信息。目前,这种网络接入方式已经在很多地方使用,如深圳、广东、大连、青岛等城市,有线台完全有能力开展互联网业务。
2有线电视的弱点。
(1)分散资源
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是一条碎片化、滚动化的发展道路,而在有线网络建设之前,有天线系统,所以有省网、市网、区网、小区网、单位网,其中小型网占绝大多数。对于模拟电视广播网络来说,大网和小网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对于数字网络来说,分散的、独立的小型网络无法满足其技术要求。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中小城市和县以下的有线电视系统大多是纯有线网络,达不到全国联网的统一标准。各个网络的建设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之间无法互通信息。这种没有网管系统的局部分散网络,与有线网络作为国家公共信息网络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2)开发成本高
在产业化过程中,中国有线电视不可避免地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作为一个高科技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在国家投入和自身积累有限的情况下,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有线电视用户双向改造,每户需要100元,全国需要100亿元。其次,中国有线电视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无论从经济、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有线电视和业务都会进行重组和扩张,但这种整合和扩张是有线电视内部积累难以实现的。
(3)单向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电视信号是广播,而数据传输强调的是双向交互,原有的单向传输的有线电视网络显然不能满足用户数据交互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
(4)工业化程度低
广播电视长期以来被视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其产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线电视作为广播电视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条块结合、分级管理”。行政区域内的有线电视网络只能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经营,一个行政区域一个网络建设。企事业单位设置有线电视台,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统一进入行政区域内的有线电视网络。由于体制落后,有线电视行业与早已实现产业化的电信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5)落后的商业模式
2002年,美国有线电视行业总收入为494.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汽车行业总产值),其收入占比如下:
基本费用:62.7英镑
额外付款:13.4
广告收入:690万
其他收入:17
(其他收入包括互联网接入、IP电话、机顶盒销售和租赁、电视购物计费等所有增值业务。)
从美国有线电视收入的占比可以明显看出,基本费占了绝对重要的地位。美国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基本频道收视费收入的增长,而付费电视收入的增长非常小。美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增值业务如火如荼,仅占总收入的17。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的资费情况如何?目前我国各地收取的10到15元不等的“收视费”,其实并不是节目收视费,而是有线电视接入用户家中的“线路维护费”。用户误认为或者称之为“收视费”。也就是说,中国有线电视一直在免费提供服务。而且中国目前的政策不允许有线电视从事数据业务和电话业务。所以这四项现金流收入在中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不存在的。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线路维护费:约6543.8+000亿元/年;广告收入:约300亿元/年;有条件接收(目前仅指付费渠道):约20-30亿元/年;图文电视:约2-3亿元/年;数据服务:约1 ~ 2亿元/年;总收入约430亿元/年,其中广告收入占比近70%。不考虑中外有线电视总收入的巨大差异,仅从收入构成来看,是极不合理的。首先,广告收入占比过大,广告收入不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大幅增长。广告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各种媒体争夺广告的结果只能是“摊薄”广告费用,总量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其次,维修费不能成为配套收入。因为这个收入并不是按照消费规模来收取的,与经营质量无关,所以单靠这个收入并不能提高整体的经营规模,从长远来看,前途并不大。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将按户收取的维护费发展为按消费规模收取的收视费,实现“分层服务,分层收费”。
3有线电视机会(Opportunity)
(1)有线电视专业频道
美国知情人埃德加·戴利(Edgar Daley)在谈到美国有线电视成功的秘诀时说:“我认为,通过向观众提供广泛的24小时主题专业节目,基本专业频道对有线电视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在美国,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也是如此。基本上,这是有线电视的核心。”
广电总局表示,我国电视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发展大量有市场的有线电视专业频道。即在2005年底前,开通80个左右的付费专业频道。随着2008年从模拟到数字的成功转换,有线电视可以拥有500套节目频道。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的频道,最终形成一系列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品类齐全的付费频道,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如果每个用户按每月100元计算,那么两三年后,中国将拥有超过1000亿的有线电视基础专业频道市场份额。
(2)增值服务
有线电视网络多功能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主要是数据业务传输业务。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增加,有线电视网络的数据传输业务将快速增长。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功能发展是未来有线电视发展的方向。快速向家庭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改变人们对有线电视的传统认识,改变消费观念,是有线电视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据专家预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大大超过传统电信业和有线电视业的发展速度,有线电视将在信息服务业中占据很大份额。有国外经济专家估计,到2005年,中国有线电视网上的数据传输业务将占中国全部数据传输业务的35%以上,超过500亿元。
(3)有线电视设备制造业
据专家介绍,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意义远远超过数字电视本身。数字电视进入消费市场后,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品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极大地扩展了电视广播的功能和用途,为“三网合一”提供了技术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外延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数码产品将是不可预测的,其潜在的商业机会将是很大的。据保守估计,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所产生的市场规模将高达6000亿元。
4威胁(威胁)
中国有线电视将面临国外有线电视频道和国内运营商的竞争。
4.1国内卫星电视和电信运营商竞争
(1)卫星电视竞争
目前在中国,虽然卫星电视对有线电视网的付费电视业务威胁不大,但一方面,中国对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接收有严格的控制,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放开;与此同时,国内卫星直播电视还处于发展初期,内容缺乏吸引力。终端售价高达5000元,无法实现一机多星,性价比很低。
但在国外,进入90年代后,美国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上有所突破,卫星电视直播发展更为迅速。数百个卫星电视节目直接进入普通家庭已经成为现实。美国两家数字直播卫星公司DirectTV和KISHNetwork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有线电视网抢走了数百万用户,发展了超过654.38+00万用户。从2005年开始,中国将大力发展卫星直播电视。直播卫星电视将对有线电视构成威胁。
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海岛、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有线电视网络不发达。很多偏远山区还是看不到电视。卫星电视直播的最大优势是:仅用一颗卫星,100多个电视频道就可以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和领海,彻底解决15电视人口覆盖盲区;还能解决电视频道少、观看质量差、没有电影、学校教学质量差等诸多共性问题。这是目前国内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最有利的,只需要一颗直播卫星就可以实现。在城市地区,卫星数字电视直播还可以用来增加教育电视频道,为解决数千万下岗职工的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体现在投资省上:建设一个卫星地球上行站只需要投资2000万到3000万元,而建设一个有线电视网络要达到同样的功能,至少需要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建设速度快:卫星电视直播网的建设速度取决于地球站建设和卫星发射的进度,一般只需要1 ~ 2年,是有线电视网无法比拟的;可靠性高:卫星电视直播只有几个中间环节(如地球站、卫星、太空等。);维护工作量小:由于不存在有线网络的中继、放大等问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信号质量高:由于环节少,信号失真小,图像和声音质量高。尤其是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后,信号质量不受卫星信道影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我国地震灾区、洪涝灾区、沿海地区多,台风频发,光缆、有线网络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卫星电视直播几乎不受自然灾害影响;频谱利用率高,运营成本低:由于数字压缩技术的成熟和高效调制方式的使用,一个可以传输一台模拟电视机的卫星转发器,现在可以传输5-8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一颗直播卫星可以容纳100套以上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相对而言,每个程序的平均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接收系统成本低:采用Ku波段卫星直播,接收天线口径小。另外,数字卫星接收机已经国产化,卫星接收机价格低廉,大约相当于一台彩电的价格。目前,接收天线、调谐器和数字卫星接收器相当于两台电视机的价格。因此,中国是最适合发展卫星电视直播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如此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
(2)电信网络的竞争
为推进国家信息化,近年来许多国家放开了有线网络和电信业务双向开放的限制。比如美国1996通过的新电信法,解除了有线电视网络和电信业务跨行业的法律限制,日本1999允许有线网络和电信业务相互开放。
虽然1999发布的国务院82号文规定:“电信部门不得经营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经营通信业务”。这使得有线网络投资者可以通过发展电信业务获得巨额利润的想法成为泡影,同时电信网络进入有线业务的机会也随之消失。
但中国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互联网使用,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这说明中国政府认可广电网和电信网业务融合的大方向。
预计2005年左右,有线网络申请电信业务的细则将出台。起初,可能只允许有线网络企业申请数据通信业务,2007年后,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从事语音业务的限制将逐步放宽。
4.2国外电视频道的竞争
加入WTO意味着经济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意味着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意味着国内经济和国内企业直接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也意味着国内制度环境面临新的重大变化。因此,对于电视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将有利于国际合作和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国际竞争将异常激烈,面临的挑战不可低估。2001 65438+2月19,全球传媒巨头新闻集团旗下全资公司星空集团宣布其全新综艺频道获批登陆广东。这是中国首次将有线电视网络落地权授予一个全新的海外频道。
虽然,根据WTO保护文化的原则,我国对电视市场实施了一定的保护。在过渡期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制度壁垒有效地延缓和削弱国际竞争。然而,过渡期过后,电视机构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身努力来争取发展空间。
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是中国有线电视业面临的首要挑战。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将在以下三个战场与国际媒体展开肉搏战。
一个是资本战争。由于实现了集团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而且国际传媒巨头大多在资本市场上拥有财务杠杆工具,为了提高效率和规模扩张,海外传媒往往将资本和资本作为并购的利器。比如2001,默多克旗下的星空电视公司进入覆盖印度250万家庭的第二大有线电视网络Hathway,一举控制了印度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极其发达的证券和金融交易市场,融资、投资和风险退出的渠道非常畅通,资本运作——现代管理的高速直通车——成为这些传媒巨头的主战场。相比较而言,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有限,其本土媒体在面对外资战争时处于弱势。
二是内容战。由于产业化运作、社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先发制人”积累的成熟过程,国外媒体拥有极其庞大的媒体产品库和传播内容来源。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培养观众视听习惯,往往采取“先尝后买”的营销策略,不惜提前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推广,以获取内容上的垄断优势。默多克的星空卫视获得了在中国部分地区全天24小时播放的权利。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也获得了广东的有线电视落地权。最新进入者是ViacomInc(威盛)。2003年3月26日,维亚康姆集团宣布其MTV音乐电视频道获得中国有限落地权。中国的电视市场一直是迪士尼关注的焦点。除了提供节目和转播,迪士尼ESS正在寻求与中国电视台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参与体育节目的制作。他们已经开始与湖南电视台合作制作足球节目,甚至尝试与当地有线电视台合作转播中国甲A联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个海外频道获准登陆中国大陆。进入庞大的中国电视市场是许多跨国传媒巨头的计划。媒体市场的关键是“两头”:一头是内容,一头是受众;值得注意的是,控制了内容,就“遥控”了观众;而不少外媒通过提供内容,巧妙地打破了媒体控制的坚冰,不仅建立了稳定的内容传播渠道,也为培养受众埋下了伏笔。
第三是人才大战。本土化是跨国经营的必由之路。支撑全球化的是跨国经营的本地化——人力资源本地化、生产本地化、市场本地化。外媒凭借资金和内容优势,要么“空投”国外高级人才,要么重金“挖走”本土优秀人才,使其“传播周期”快速高效运转。比如凤凰卫视频繁聘请内地媒体精英,既可以造势,又可以节省培训成本。若干年后,我们还会不断听到某个有线电视运营商或战略家被外媒挖走的消息,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