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复工工作报告

#报道#导读:好消息,坏消息,不夸大事实,不隐瞒真相,直截了当,合情合理,是撰写专题报道的灵魂。以下是企业复工的无组织报道。欢迎阅读!

第一条企业复工工作报告

一、加强复工复产指导5438+10月31日,下发了《关于推迟我县工业企业复工的通知》,明确了工业企业复工时间,要求我县工业企业原则上在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前不得复工。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工业企业除外。2月4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工作的通知》下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六个必须”、“五个到位”、“四个坚持”的要求,建立企业疫情防控机制,制定复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建立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准备口罩、消毒剂、温度计等防控物资,做好内部疫情防控宣传。各镇(园区)落实属地责任,成立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组,督促企业复产和疫情防控。2月7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非煤矿山复工工作的通知》,2月10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复工流程。成立了复工指导小组,分成四个小组,深入企业一线检查疫情防控和复工情况。截至目前,已深入指导各镇(园区)100余家企业。

截至2月20日,我县已有222家工业企业复工,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家)的58.3%,复工总人数约为13000人。

二、确保重点防治物资企业的生产

已协调县服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紧急生产,计划供应防护服1500件,口罩20万个,隔离袍2000件,消毒服2000套。51运输车辆通行证为企业复工解决生产物资运输等实际问题。

目前正在组织企业申报全市防疫防护重点物资技术改造目录。截至目前,已申报项目13个,其中防护材料生产企业项目7个,主要配套企业项目3个,食品生产企业项目3个。

三、确保企业恢复生产防护用品。

经县政府、经信局等多方协调,已联系上一家上市的口罩生产企业,该企业每天可提供2万个口罩(挂耳式民用口罩)。为科学合理分配口罩使用者,已向各镇(园区)下发通知,上报口罩需求情况。与市局互动,共享防护材料采购渠道。

第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鉴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2月6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同渡过难关的若干政策意见》,并于2月6日18出台了政策实施细则。根据政策要求,积极组织第一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申报,已完成第一批产业政策申报和初审。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县已复工的222家工业企业产能平均约为48%,较之前有所明显下降。为完成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投资预期目标已分解到各镇(园区)。计划近期摸清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和投资情况,根据当前实际及时将预期目标分解到项目和时间节点,确保完成预期目标。

第二条企业复工工作报告

国新办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11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工作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促进复工复产的分类政策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梁聪表示,“一线”是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少疫情影响,特别是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梁聪说,这“两条线”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虽然复工复产时可能会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潜在风险。但如果不恢复工作和生产,短期内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物资供应将受到影响,长期来看各类生活物资也将面临短缺的风险。这样的防控措施难以为继,难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的。最终,人民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梁聪说,各地要根据实际疫情情况分类施策。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对于疫情总量比较大但个别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要加强这些重点城市的重点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组织低风险人群返回岗位。对于疫情相对较轻的地区,要制定合理的防护标准,在巩固防疫有利形势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全面复工。

据悉,除湖北外,全国其他省区市正在陆续复工,特别是重点医用材料、能源、食品、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已陆续开工。2月10全国22个重点省份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复工率已超过76%,防护服企业复工率为77%,全国重点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煤矿复工率为57.8%,电力、天然气、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运网络运行正常。

多措并举做好稳定就业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局局长张颖表示,针对疫情发生后,企业开工复工时间推迟、劳动力错时复工,部分疫情严重地区、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和部分中小企业稳定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专门部署做好稳定就业工作。

一是充分挖掘现有就业机会。全力确保医疗用品等涉及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招到人,充分利用现有就业岗位。指定专人与重点企业对接,优先发布用工信息,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对于不能满足本地需求的,协助企业跨区域定向招聘,对一些有条件的大型机构组织集中运输,制定运输方案。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就业。扩大中小企业稳定回报政策的受益面。30人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超过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定返还政策。有关部门和地方也着眼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减免税收、财政扶持、房租补贴等政策。

三是加强重点群体帮扶。引导农民工有序返乡就业。对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开发一批本地临时岗位。确有困难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优化高校毕业生服务,扩大网上办理事项,鼓励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名。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在线招聘,推出了在线‘春风行动’,努力实现不间断就业服务和在线招聘。”张颖说。

协调春运期间的防护和疫情防控。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运返程客流分散,时间延长。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从现在开始到2月18春运结束,预计将有65438+6亿人陆续返岗。

对此,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表示,一方面通过统筹安排,坚决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另一方面,全力做好运输服务,确保返乡人员出行安全,做好返岗工作和生产的运输保障。

据悉,根据疫情防控相关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已要求做好交通运输站场和车辆的消毒、通风、卫生和清洁工作,加强进出站旅客体温测量,严格控制车辆载客率,做好旅客信息登记和追溯工作。

“比如春运期间,我们要求长途客运班车、班轮、农民工包车的载客率不得超过50%,在交通工具上创造条件让旅客分坐、散坐,并在途中设立观察区。”徐亚华说道。

在保障交通服务方面,除有序恢复道路客运服务外,还将做好农民工返岗包车运输,逐步恢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目前,四川、广东、湖南、山东、江苏、福建等省的省际、城际客运已逐步恢复运营。四川、山东、浙江等地地方政府组织200多辆劳务输出大省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区的“点对点”直达包车,近9000名农民工安全返乡务工。

徐亚华表示,为加强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交通运输部明确将防护服、口罩、工具包、消毒剂、温度计等防疫用品,粮、油、肉、禽、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煤、油、气能源等纳入应急运输范围,实行绿色通道政策,确保优先通行、便捷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