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再次成为两会焦点,在持续利好的预期下,市场将出现分化。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内地与港澳的文化融合和人才流动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包括放开港澳青年在大湾区购房条件,如放宽自有住房申请条件、优化跨境汇款、降低贷款门槛等。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粤港澳大湾区在两会前再次迎来利好。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出台26条金融措施支持建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房企在大湾区布局重仓。但据机构分析,4月份区域房价出现结构性上涨。未来在疫情、行业、资本的综合影响下,市场将继续分化,竞争依然激烈。

大湾区发展继续迎来利好,多家房企加速布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纵向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连续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随后,2018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在2019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被提及三次,包括“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支持港澳抓住建设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2065438+200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这意味着,一个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大湾区并驾齐驱的世界级城市群已经准备就绪。

事实上,为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今年两会前的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推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26条金融措施。这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为了促进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粤港澳经济发展再次迎来利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利好的预期下,近年来房企也积极布局大湾区,包括住宅、老楼、文化旅游小镇等。,其中不乏重仓持有的房企。

5月15日,龙光地产以11597万元总价竞得深圳前海优质地块。为此,花旗银行发布报告评估称,龙光地产在深圳市场的土地储备接近2000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同时,中国奥林匹克公园在大湾区也拥有丰富的城市更新资源。今年5月,兴业证券和建银国际给予中国奥林匹克公园“买入”评级。同时,他们认为,在中短期内,中国奥林匹克公园有超过20个在孵项目,其业绩有望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除了区域房企的不断深入,新房企也在不断加速布局粤港澳大湾区。4月30日,中南建设董事、副总经理陈雨涵在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1.8万亿规模的市场。作为新进入者,未来将采取长短期结合的策略。

代表们建议进一步放宽港澳居民在大湾区购房的条件。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口,促进人才、产业、资本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2019,11,港澳几乎同时出台了惠民政策,包括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购房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这也意味着基本免除了限购条件。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进一步提出放宽港澳青年在内地购房条件的建议。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进出口商会会长、宇宙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建议放宽港人在内地第二套房产的按揭条件。林龙安认为,住房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香港人在内地置业虽然放宽了,但仅限于首套,房贷也没有完全放开,对于在工作地区置业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障碍。

同时,林龙安建议“对于港澳年轻人,对于* * *拥有房屋也应放宽申请条件”。他表示,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实施* * *自有住房将港澳年轻人纳入购买范围,但也有年龄等不同类型的限制,实施的地方和数量并不多。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也建议优化港人跨境汇款、按揭、银行开户等,进一步方便港人北上置业。

郭炳联表示,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放开了港澳居民购房限制,为港人购房提供了更多选择。不过,现时港人到大湾区置业,面对三个问题。一是香港居民向内地汇款存在实际困难;二是内地房贷政策不同,门槛高;第三,香港居民只能在香港开设较低级别的内地银行账户。

郭炳联建议,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成立由三地相关部门组成的“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购房协调小组”,统筹大湾区各市的购房政策,协调落实汇款、按揭、贷款等一系列具体事宜。

除了住房所有权,文化融合也是NPC和CPPCC代表关心的问题。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表示,大湾区除了要在经济上对标世界第三大湾区,还要为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人文湾区做出贡献,未来与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交流将更加频繁。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让文学与旅游的融合更加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政协常委、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徐荣茂也建议,帮助大湾区寻找文化融合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团结”,享受文化繁荣发展的红利。同时提到加快整合区域文化产业资源,通过产业合作促进文化融合,繁荣文化市场。

房价结构性上涨,未来区域市场将继续分化。

从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中,无论是内地9个城市还是港澳用户,最看好的城市是深圳。”安居客房地产研究院第一季度市场报告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买房的人群中,年龄层集中在20-30岁,年轻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购房主力群体。

因为疫情,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量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4月份中国住房大数据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出现了结构性上涨,近期深圳和东莞房价涨幅明显。就深圳而言,虽然宝安、福田、南山房价上涨,但罗湖略有下跌。

两会后,对于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合富研究院认为,宏观环境的明显收缩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吸纳”构成压力,但“资金宽松”和“政府稳定”的预期也会使目前的市场形势更加分化。

合富研究院进一步分析,未来5-12月大湾区各城市供应相对充足,但短期内市场仍将面临“供需匹配”的问题。在疫情、行业、资金的综合影响下,土地一级市场资金面回归充裕,但整体复苏并不容易。二手商品住宅市场需求承压,市场力量分化,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从市场供应来看,新项目地价普遍不便宜,“高地价项目”货比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