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1)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

中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张,其在中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1997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仅为725亿元,到2005年末,已经达到25.96万亿元。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12银行间债券市场现金交易量为70.84万亿元;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47.6万亿元,占总回购交易量的87.1%。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确立了其在中国债券市场的主板地位。

(二)市场功能逐渐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张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平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到2012(3月),商业银行债券资产总额从0.35万亿元上升到11.7万亿元,占债券托管总额的57%。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准备金,商业银行也会相应地逐步降低超额准备金水平,在提高资金运营收益的同时,显著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成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平台。1998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买卖现券,调节基础货币。随着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12年末,发行的央行票据余额为1.9万亿元,有效抵消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

虽然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债券存量的增长,所以总体而言,流动性仍然较差。市场流动性可以从换手率指标来判断。2005年中国银行间国债市场年换手率仅为0.88,而从国际比较来看,美国国债市场的换手率高达40,其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换手率普遍达到10左右。这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总量迅速扩大,但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行效率仍有待提高。现金市场流动性不足,大大降低了债券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