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如何加强质量控制第1章1。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与R&D
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相关数据显示,70%的产品质量取决于设计。这是因为产品结构、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产品交付时间、人机关系、维修性、可制造性等方面都是在设计阶段形成的。此外,产品设计也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周期成本。一般来说,越重视产品设计的企业,业绩越好。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和创新设计质量,做好产品研发的管理工作,为产品质量打好基础。
2.采购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物资采购中,采购管理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成本,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考虑其价格,还要结合相关部门对供应商的服务、竞争力、经营、管理、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和选择企业。选择好供应商后,需要定期对供应商的货物质量和交付情况进行评估。不合格的供应商需要引导和改善。同时,在大批量采购前,相关人员应对进货物资进行严格检验,确保采购物资的有效性和合格性。企业在采购物资时,应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
3.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变事后质量检查为事前预防,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企业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纳入质量管理,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1)生产计划阶段。也就是做好生产前的质量控制。加强市场部与仓储部、技术部与生产部的联系,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估和需求确定生产计划,提前与供应商沟通;加强对包装材料、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的验证,确保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2)处于饲养阶段的企业。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对物资的供应渠道、材质、标识、包装等进行验收,做好入库保管和出库验收工作,避免物资混淆或损坏,以满足生产质量的需要。
(3)生产阶段。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质量控制点,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专项管理,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不同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完善质量检验机构,安排相关质量检验设施和人员,完善质量检验体系;分级检查,责任明确,专检、互检、自检相结合;保证质检机构的权威性等。
(4)重视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比如构建客户满意度收集系统,及时了解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满意度。
如何加强质量控制第二部分:观念的转变
1,戴明说:“公司买不到高质量的方法,这个过程必须通过高层管理来实现。”一个公司的质量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离不开公司高层的支持。另外,就我的经验来看,很多企业都会实行ISO9001,TS16949等。,只是因为需要获取订单,而自己被动调配,以为认证后订单就会流入,不管系统是否有效。众所周知,实施ISO9001和TS16949的真正目的是让系统健康发展,不断完善。
2、全过程质量管理,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使用-服务的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并尝试运行一些有效的手段,如: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统计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事先策划和控制计划、生产零件批准程序、测量系统分析(不一定要实施TS16949来做这些),以便
3、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保证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事。
4、用户至上,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服务对象是用户的观念。
5.严控与积极预防相结合,重在预防,“预防胜于救火”。质量部门不应该只是一个疲惫的消防员。
6.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控制方法是结合在一起的。如头脑风暴、5Why分析、QCC、质量控制七大技巧的运用。
二、关注网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现场质量是指在生产现场如何加强工艺管理,做好检验工作,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即现场制造质量。现场质量管理是制造质量和相关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机、料、法、环境和测量。现在有些企业加一个管理(Management)变成6M1E,很合理。
1,人-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不按作业指导书操作,质量意识不强,自检互检不到位等。
2、机器设备维护不好,精度下降,关键部件没有备件计划等。
3.材料-来料不符合要求,给后续生产带来麻烦等。
4、工艺方法——加工方法不合理,工装不准确等。
5、环境——温湿度对可靠性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照明和噪音对员工的影响等。
6、测量、设备不定期检查,准确度和测量结果不准确;人员操作方法不一致等。
7.管理-朱兰博士认为,大多数质量问题都是管理层的失误,而不是工作层的技术问题。一般来说,他认为管理控制的缺陷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以上。
三。现场质量管理要点
1.加强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工艺,使制造过程始终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合理选择检验方式方法,首检+检验+抽样检验+定点检验相结合。
3、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
4.建立组织结构完善、人员训练有素的质保团队,根据生产规模配置质保人力。
5.及时掌握质量动态,深入现场,以现场为中心。
6.及时对不良品进行统计分析,未能找到责任人及原因。没有提出防范措施“不放过”;当事人没有被教育“放过”。
7、过程控制,做好关键工位的统计过程控制(SPC)工作。
8、推行5S工作,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9、加强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并使培训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