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军不入关,中国汉朝18省就很难保存?
除了呵呵,我还是想多说几句关于这一切宁静的夜史:如果明朝能爆发,早就该爆发了,而不是等到明朝灭亡;如果汉朝真能挂天下,那就没有清朝崛起的机会了。
有时候,承认差距比接受差距更难!
在清朝入关的问题上,《静夜思》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多次,这绝对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事件。而且从领土保全的角度来说,清朝入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大幸事。没有清朝的入关,就没有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为什么这么说?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统一情况不可重现。
无法再现大一统,意味着以后的朝代无法完成中原的统一,无法解决边疆少数民族的问题。
李自成集团的迅速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
朱元璋激进的文化改革对明朝以及后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朱元璋以八股文史无前例地吸收知识分子,将大量知识分子塑造成无用的书呆子。再加上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整体没落,这也是中国自明朝以来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
去李自成举旗造反,很难找到像刘伯温这样卧虎藏龙的人物。李自成集团最高学历是宰相牛金星,但他只是个举人。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盲目拥护所谓的封建正统,对改变历史潮流的农民起义嗤之以鼻,导致李自成集团很难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
再加上李自成作为首领能力不足,以“追兵”得罪了整个地主阶级,所以李自成集团的迅速败亡也在意料之中。
李自成集团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集团。此时的中原,东北有吴三桂,西南有张,东南有南明,正在苦苦支撑,中原实际上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虽然中原地主士绅都支持南明,但南明腐败内讧,无力威慑李自成集团等集团。
此时吴三桂虽强于马壮,但人数太少,也难成气候;张在西南地区自有自保之意,无力一统天下。
因此,没有外来势力的参与,中原将长期处于割据状态。
我们知道,每当中原地区四分五裂的时候,也是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乘虚而入的最佳时机。
此时的长城以北,各少数民族早已完成资源整合,其中清朝已经建立了类似明朝的政治制度,并将漠南蒙古纳入囊中。
这意味着清朝已经做好了进军中原的一切准备。如果中原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统一,并对关外的清朝造成毁灭性打击,那么清朝入关将是历史的必然事件。这个时间可能会晚几年,但一定会发生。
2.周围的侵略者都虎视眈眈。
大分裂的存在造成了中原的内乱,给了周边少数民族可乘之机。
但是,我们必须相信,除了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外国侵略者的涌入也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威胁。
自元末以来,倭寇逐渐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大祸害。到明朝中叶,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以西班牙、葡萄牙为先锋,列强开始踏上东方的土地,中国开始遭受西方侵略。
1522年的西草湾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次对抗。当西方殖民者不断向全球扩张的时候,西草湾海战会发生第一次,很可能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
此时,与西方殖民者更加激烈的越南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军备的废弃和腐败的猖獗,明朝的平均战斗力越来越弱。
到1633年明朝打罗湾海战时,明朝已经沦落到需要大海贼郑之龙作为主力的尴尬境地。
如果清军不入关,中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明朝苟延残喘。在这样的形势下,明朝不可能长久不败,鸦片战争肯定会提前发生。第二,明朝灭亡了,之后的朝代还是汉朝。然后由于小农经济的历史惯性,汉朝的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海上实力还不强。面对从海上而来的西方殖民者,汉朝的战败是历史的必然。
而比海上殖民者更危险的是陆上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侵略者。从1582年哥萨克跨过乌拉尔山脉开始,俄罗斯开始了吞并西伯利亚的历史进程。1600左右,俄罗斯抵达贝加尔湖附近,对蒙古构成严重威胁。1643甚至入侵黑龙江,严重威胁东北。
俄国一方面在寻找珍贵的皮毛,另一方面也在努力为沙皇寻找温暖的大海,所以俄国对中国东北和蒙古的觊觎从未减弱。
因此,摆在中原王朝面前的历史任务极其艰巨。既要迅速统一中原,又要迅速消灭北方的清朝等少数政权,最后与俄国争夺东北和蒙古的主权。
而我们知道,中原王朝一直是小农经济,这就意味着它在扩张疆域方面必然会比清朝走得更远,至少在时间上是如此。汉朝建立初期,疆域比两京十三省大得多,但是边疆大部分被俘虏,俄国不会给你机会。
所以在与俄罗斯竞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主动,中原王朝只能处处被动。当俄国侵略整个蒙古时,它把它的影响扩展到了长城以北。再加上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华文明能否存活是个未知数。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京畿十三省是核心统治区域,是中国古代文明存在的底线。如果当时很难保住这350万平方公里,随着国力的下降,今天中国的版图更有可能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