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创业的励志故事(五篇)
10年前,一家名为“一加一”的服装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一加一”从一个家庭服装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时尚策划公司,再组建“一加一”实业有限公司,没有创业的资本。10年间,陈展鸿从一个个体户成为拥有20多家公司的大老板,财产达数千万元,仅出口服装一项,一年就赚了约15万美元。
如此敏捷突出,除了有利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人物,经营商场的巧妙招数也不容小觑。
“一加一”行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时尚的款式和面料都是逐季逐月更新的,所以在快速的更新换代中保持准商场的脉搏是非常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选择的是“排枪战术”,即每策划一个新颖的服装,都要在商场投放一排“排枪”,查看商场的需求情况,然后根据排枪在最上面的震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
“一加一”的优越性在于商场的受控“炮轰”。每一款新品总是投入商场,永远不会“炸”得太远,恰到好处。陈展鸿的看法是,顾客买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一件事过了一段时间就腻了,再也提不起自己的爱好。
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是长期的。如果没有创业的资本,如果厌倦了“一加一”的商标,以后商场就很难开了。所以,每一个新品畅销的时候,下一个新品类就成熟了,你可以不断地用“快”和“新”轮番轰炸商场。
为了保证“一加一”产品的“快”和“新”的特点,陈展鸿非常重视信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转化为产品,抓住服装的“潮头”。目前“一加一”西装的款式多达20种。创业没有资本,靠“快”和“新”是不可能在商场上稳操胜券的。真正操纵商场的是顾客。只要赢得了客户,商场就能赢得,就能保证“景气”。
因此,“一加一”推出了“量身定制”和“终身保修”的方式。出国访问,已婚和一些身材特别的客户可以去“一加一”量身定做高档西装。一般介绍“一加一”“量身定做”“终身保修”的方法。出国访问,已婚和一些身材特别的客户可以去“一加一”量身定做高档西装。凡是在“一加一”买西装的,还可以有“终身保修”,肥大不合身的西装也可以修改合身。这家专做西装的“一加一”服装店从一家扩大到七家,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一个打杂的年薪50万。
他是个失败者,是个骗子,是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因为他没有条件和别人竞争。那么,苏宏达是如何上位的呢?没有资本的创业在成功的道路上遥遥领先,让公司年收入超过50万?去年苏宏达并不少见。35岁时,他还是一家工厂的杂工。他一个月的收入只能养活一家三口,还需要妻子给别人做一些零星的缝纫活,帮忙贴补家用。35岁是HTC人生的转折点。有一天,他路过家附近的一家房地产商业公司,发现里面的员工都在午睡。虽然当时的建筑生意很红火,但偏偏只要是房地产公司就冷清,门口只贴了几块建材,还有公司的留言。HTC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钱去做一些小生意,但是他的岳母有很多积蓄,所以他决定和她商量一下。运营初期,他把客户介绍费降到最低,只拿自己一半的提成钱。
此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白费口舌,不断给上门的客户介绍合适的房子。直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房子,他绝不会简单的抛弃。很多客户来房地产公司买房,心里都没有什么确定的意见。如果业务员懂得抓住自己的短板,真心服务,客户自然会依赖你,不会去其他房地产公司买。
3.借鸡下蛋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当他们缺乏自己的经济实力时,他们就不得不进行家庭作业。很多人也会借钱,投资生产,把钱赚回来,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运营策略也叫“负债运营,没钱走遍全国。”但是,在大家都知道如何借鸡下蛋的今天,“鸡”就没那么好借了,很多技术都要研究。给人以“信”字,是借鸡术中的基本方法。
在广州,拥有百万家产的私企老板岳亚贤,当年家里穷得一塌糊涂。36元工资看他做不做,很难维持生计。他决心做作业。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创业,想到潘阿姨在香港有几个儿子,就向她借钱。开始借10元,承诺一周后还,但他根本不碰钱,只是锁在箱子里,到期按时还。过了一个月,他向潘阿姨借了20块钱,她定了还款日期。他不需要一样的,到期时原款以更高的利率退还。一次次的借,一次次的还,半年过去了,借的钱我真的一分都没用过。当潘阿姨连连称赞她的“出息”时,岳亚仙把自己打算开“方便居民生活的小店”的想法和困难告诉了她。潘大妈真是直爽,笑着安慰他:“定下来,游雅仙要开店,毫无疑问我可以借你一万块钱。”就这样,岳亚贤用自己出色的“出息”筹集到了风险投资。
钱是创业的硬资本。对于没钱或者财力不足的人来说,只要能借到钱,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中国银行个人存款超过2000亿元。如果你是一个商人,你将永远不用担心缺钱。
4.腰缠百万美元的富人
黄光裕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来自广东汕头的22岁男孩还没有想出赚钱的方法。他是家用电器批发商。他家乡的当地公司成立了,竞争很激烈。他觉得自己的生计很小,一口气直奔内蒙古。内蒙古很大。黄光裕四处游荡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老实的性格中学到了赚钱的诀窍。1987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到北京,回汕头过春节。因为春运rush的车票严重延误了几天,他无聊又无事可做,就在北京的电器商店闲逛,遇到一个友好的店员和老板,试图联系一些业务。
黄光裕以诚实的性格,不“黑”不该赚的钱,最大限度地把利润让给客户。无资本创业,连黄光裕自己都没想到。逛了三天,他居然拿到了654.38+0多万元的订单。真是福气。黄光裕觉得自己摸到了商业的诀窍和财富的大门。你必须勇敢面对世界上正确的方式。第二年,黄光裕开始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成立国美电器。虽然没有多少实力,但黄光裕得到了我们真正的魅力。他买了最好最受欢迎的商品,却卖了全市最低的价格。没多久,北京天津的同事都知道牛街有个黄光裕不“黑”。黄光裕靠的是诚信,赢的是承诺,做生意。他的批发生意蒸蒸日上。
一年后,他又开始做零售,比批发废品还细。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电器公司的老板都煞费苦心地吸引顾客,各出奇招。没有创业的资本,黄光裕听着商业世界的变化,依然抱着自己的旧观念,做出了坚实的承诺。而这一次,他比以前更有诚意,甚至自己成立了一个“维修站”。只要产品在他的店里销售,他就可以享受他的“亚华电器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现在黄光裕的汕头国美总公司在北京有7家分公司,年收入上千万,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百万的富豪。
5.从流浪的韩到百万富翁。
冯志久原本是个流浪汉,到处流浪。虽然他吃苦耐劳,但他一贫如洗。1990年,冯志久跟随百万淘金者来到珠三角,却发现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在工厂工作,但因为他年纪大了,又没有技术,工厂拒绝接受他。冯志久很穷,很无聊,就在工厂区转悠。当他看到所有的工人都在下班后拿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跑,还有街上饥肠辘辘的流浪汉时,他的心思就转了,怎么能不去开一家给农民工吃的小店呢?
于是他租了一间民房当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占两桶粮食,卖给流浪的人群,这样他在全国就能赚30块钱。很快,他凑了37000元,在广州黄埔大道租了个5平方的店,领了执照,放鞭炮,快餐店倒闭了。
当冯志久的小餐馆倒闭时,它像鲜花吸引蝴蝶一样吸引了很多顾客。他操作的第一招就是收取低费用。当时广州餐馆快餐最低价值2元,他却是1元。如果没有创业的资本,谁不会来1元吃饭!冯志久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结账后除了开销就赚了2000块。后来他加了桌子、凳子、餐具,雇了临时工,拓宽了门面,每天早餐卖粉,晚餐卖饭,都是一元钱。
这样每天都有500多个客户,至少高达1000。他赚钱的精妙之处在于薄利多销。每份1元的菜其实不挣钱,但是规划好了,也能赚几毛钱。如果每天能卖出1000份,就能赚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一个流浪者已经变得如此擅长操作。几年下来,冯志久已经身价百万。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价格还是1元。人们称他为“1元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