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继续从美国大量购买玉米和大豆,进口非转基因大豆。

中国继续大量采购美国玉米和大豆,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值得关注。

从每日粮油得到的最新消息,截至2022年3月24日当周,美国向中国运送约654.38+0.08万吨谷物和大豆。

其中,装运了29万吨大豆、46万吨玉米和33万吨高粱。

这也使得过去一个月运往中国的玉米总量接近200万吨。

此外,美国私人出口商周一报告称,他们向中国出售了654.38+032万吨大豆,向未知目的地出售了654.38+028万吨玉米——一般来说,未知目的地指的是中国市场,因为一些国内买家不希望商业采购信息被披露。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对美国的粮食进口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现状导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发生变化,黑海地区出口停滞。

此外,南半球大豆收成不如预期,也导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增加。

从全球粮食供应情况来看,进入本周后,俄罗斯、乌克兰局势开始缓和,包括原油、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但整体价格仍处于高位。

最新测算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玉米成本仍处于3100元/吨的水平,美国进口小麦成本为3400元,马来西亚棕榈油成本为13200元,美国和巴西大豆成本约为5600元。

其中玉米、小麦、棕榈油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市场。

此外,由于印度宣布限制食糖出口,国际糖价上涨。

目前进口糖超出关税配额的预估成本已达6600元/吨,对国内糖价构成上行压力。

国内粮食现货供应市场,除玉米外,包括大米、小麦、大豆等主粮品种在内的国储拍卖已全面启动,大米、小麦周投放量达到265438+万吨,大豆将于本周与50万吨进口大豆一同拍卖。

此外,针对玉米市场供应,国家本月重启超期储存大米定向拍卖,满足饲料企业需求。

但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供应充足并不意味着价格会下跌。

截至目前,全国主产区小麦价格在1.6元附近,黄淮玉米价格在1.45元左右,东北玉米产区集中在1.2-1.3元。

大豆下游商品豆粕价格已突破5000元高位。

四大主粮中,只有大米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走势。

目前国内粮价上涨已经开始向下游蔓延,部分地区终端面粉价格开始上涨,馒头等部分面制品价格涨幅已经超过30%。

此外,一直备受关注的食用油市场,今年并没有因为成品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市场关注。

但实际上,从去年到现在,全国各地食用油价格都在上涨。

当然,这一轮粮价上涨,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饲料养殖企业。

据悉,随着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上涨,今年以来饲料价格在短短三个月内已经上涨了三轮,而同期猪肉价格却持续下降。

为避免养殖业出现极端变化,年内即将启动第三批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

从未来供应情况来看,去年黄淮地区小麦种植遭遇大面积晚播,导致苗情偏弱。不过,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主产区的天气条件总体上有利于小麦生长。

鉴于春播期间化肥价格飙升,中央财政已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200亿元一次性补贴。

但据行业机构JCI收集的数据显示,受地租、农资等价格的影响,今年东北农民每亩玉米种植成本增加了近350元。按照当地正常的潮粮产量1.500斤计算,每斤玉米成本增加了0.23元,相当于每吨增加了400多元。

另外,我们在早前的报告中指出,今年1-2期间从中国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约有70万吨,其中49万吨来自美国,约占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总量的75%。

近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其“2022年美国特种大豆和谷物春季推介会暨商务洽谈会”上,开始向中国买家介绍美国非转基因大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