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公司实力很强却没有上市?
在很多人看来,公司只有上市,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诚然,上市有很多好处,比如更大的知名度,更好的融资渠道等等。但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坚持不上市,很多曾经的上市企业已经私有化退市。简单来说,那些市场意识强、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上市时可能优势不那么明显,甚至劣势更多。毕竟公开上市意味着所有的决策和财务数据都要向所有股东公开,基本上相当于完全向公众公开。很难保证控制权的绝对可靠性和公司战略的控制力。此外,上市公司股东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会对管理层制定的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障碍。
有一些公司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们没有上市。
1,宜家
宜家的创始人坎普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他曾说: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上市公司。坎普拉德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一旦上市,股东必然会要求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期目标和运营模式。他也承认,如果宜家是上市公司,每年必须将30%左右的利润分配给股东。否则,这笔钱将成为公司的应急储备金。
2.安利
安利不上市是为了长远发展,安利的财务状况很好,不需要上市融资。
3.火星
玛氏的MM豆、士力架、多芬、绿箭、益达,还有猫狗们耳熟能详的包道、贾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玛氏是一家民营企业,不上市是为了企业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权。
4.华为
民族企业代表。华为的掌门人任,出身军旅。公司发展过程中,华为股权分散在7万多人手中,难以达到上市要求。此外,华为的现金流非常好。任一直强调,华为不单方面追求公司规模,所以永远不会上市,否则无法最大程度的服务客户。
5.老干妈
“老干妈”陶华碧被网民戏称为中国最辣的女人。陶华碧的教育水平不高,自然与上市融资隔绝。陶华碧曾经说过,“我决心不上市。一旦公开,我可能会倾家荡产。上市就是骗钱。有钱就拿着,圈着,叫他入股,然后吸走。我会还清债务的。我不会做的。所以一有政府官员跟我谈上市,我就跟他说:别提了!不会吧!你问我要钱,但我没拿到。这是致命的。”也成就了一段传奇故事。
首先,股市是为经济服务的,提供流动性,提供资金。上市公司想上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融资,这是主要目的!通过上市,我们可以从股票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运营。
第二,宣传。一个公司一旦上市,说明它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关注它。无疑达到了为公司宣传的目的。一开口,上市公司总觉得自己像牛牛。
而有实力的公司,既然有实力,人家根本不缺钱,比如娃哈哈,比如华为,比如老干妈。不缺钱的人为什么要上市?不需要做什么宣传,每天都能看到!
同时,一旦你上市,所有持有你股份的人都是你的股东。这时候由于监管的需要,你需要公布你的财报,甚至你需要公布你所有的策略。你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开透明的。为什么要为一个强大的公司费心?
其次,一旦上市,你需要(或者不必)向股东分红。没必要和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分一杯羹。
而且,尤其是在美国上市之后,会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你,总会有一些熊找你的茬,打击你,企图用资本来吞噬你。
最后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如果上市,就要面临监管和公开透明的强大压力。你的税,你企业的各方面,比如五险一金,都需要按照规定如实缴纳。有实力的企业不一定逃得掉,但不代表有的企业逃不掉!
我们熟悉的几家有实力的公司都没有上市,比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其中华为营收最高,娃哈哈次之。这些大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差钱,但其实也有很多公司是不差钱的,所以不差钱绝对不是不上市的理由,还有其他原因。
说到未上市的大公司,很多人会想到华为。华为可能是未上市公司中最强的。华为不上市的原因有很多。按照任的说法,是因为不想上市发财,担心员工有钱了就没有工作动力。不过华为未上市的股份也是因为股权结构的原因。华为的股份几乎全部分配给员工,不符合上市要求。当然,华为真的不缺钱。
有些公司不上市,也有创始人的原因,比如老干妈,娃哈哈创始人。他们在成功之前都是普通人。娃哈哈创始人宗后卿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也外出打工。也是一步一步打造娃哈哈,慢慢从小到大,脚踏实地。从1987成立至今,娃哈哈已经30多年了,宗后卿一直坚持不上市。除了不缺钱,我觉得他不上市是因为不想给资本打工,不想被资本市场束缚,担心被资本市场控制。毕竟企业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来之不易。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也差不多。一个普通的女人,小时候家里比宗穷多了,也没读过几本书。起初,她是一个街头小贩。老干妈成立于1997,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陶华碧也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做着这份工作,老老实实地做着她能做好的事情。陶华碧不熟悉资本市场上的这些东西,她对它们非常抵触。
可以说,这些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代表了老一辈人创业的艰辛和痛苦。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些企业做大后并没有上市赚钱,不像有些企业上市只是为了赚钱,上市几年后就退市,这不仅是对企业的极大不负责任,也是对股东的极大不负责任。像任、宗、这样的企业家,要抵挡住资本市场的诱惑,不上市,真的很难。这种拼搏奉献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融资。通过上市融资,企业会有更多的资金。
但这种融资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1上市融资和发行股份会分散股权。
股权分散意味着公司原有股东权益,尤其是实际控制人决策权的弱化和分散。在重大决策中,实际控制人或第一大股东必须考虑上市后新股东的意愿。因此,原第一大股东的可控人制定的战略和计划的实施可能会受到阻碍,为了众多股东的利益而改变决策。比如第一大股东想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但是很多股东反对。这样一来,原第一大股东的战略计划可能会搁浅。
上市后,股东必须得到回报。
虽然公司融资后获得了发展资金,但也要付出代价。那就是为股东争取投资回报。股东把钱投资给你作为回报。
比如第一大股东想把今年的利润全部投入下一年的产品研发。但是,上市后的股东希望获得更多的分红。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第一股东只能同意分红,改变原来的战略计划。
你上市了,股权稀释了,公司就不是你的了。
为什么有些公司实力很强却不上市?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上市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上市的好处。一方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资本。通俗地说,不还款就能获得融资;另一方面,好处是可以扩大社会知名度,提高公司影响力,相当于变相为你的公司做了一次广告宣传,因为在普通人眼里,能上市的公司实力都不一般。
其次,说一下上市后的劣势。一方面,上市后要对社会全体股东负责,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披露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让大家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业绩怎么样。这会导致公司财务和部分商业秘密的泄露,引起同行、公众和监管机构的警惕;另一方面,由于公司上市后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容易造成股份分散被对手和资本收购的尴尬局面。有太多这样的创始人因为股份被资本收购而被赶出公司。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有些公司不爱上市。一个原因是虽然公司名气大,实力强,想上市,但是上市有严格的要求。公司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另一面,可能恰恰是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另一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司的资金实力和口碑已经很强了。不要通过上市来融资,扩大知名度。老干妈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一切都是权衡利弊后的决定。没有什么东西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关键是哪边对你更有利。
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总的来说是为以后的发展筹集资金。现实中,很多企业上市后筹集了大量资金,对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技术升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IPO融资约50亿元,为扩大动力电池产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其实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问题,一般可以通过两个市场来解决,一个是货币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货币市场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筹集发展资金。
至于选择从哪个市场获得资金,就看你是不是真的选择了企业。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成本是选择用什么获取资金的最重要的参考因素。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的使用成本是利息,发行股票的使用成本是转让公司所有权——把股票卖给别人是转让公司所有权。
实体经济中还有很多优质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获得发展资金。比如华为就是这样的公司。早在2016年,华为总负债就达到3000亿左右。其中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今年年初,媒体曝光了一则新闻,五家中资银行向华为借款6543.8+04亿元。大家看到这个新闻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华为年营业收入6700亿。是不是还缺钱?缺钱!市面上大部分企业都是负债经营,华为也不例外!
所以一个企业强不强和上市不上市没有直接关系。现代商业史印证了一个观点,上市确实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
标准化的成本非常高。标准化后可能不强大,想永远说了算。
这是一个很深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公司实力很强却没有上市?就说两家知名企业吧,华为和老干妈...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司。华为有很多业务,包括通信、手机制造、芯片制造、计算机制造等。老干妈也一定是大多数人熟悉的公司。老干妈的辣椒和咸菜真的是杠杠的,好吃。
记得老干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不上市了,太麻烦了。我募集了股东。公司上市后,你们都套现了,把我留在这里给你们还债。不错的尝试。虽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但是你会发现公司的现金流太好了,每年都赚那么多钱。为什么要上市,让别人分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