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bot投融资模式?如何操作?

好吧,我给你一个比较全面的~!

一、BOT国际投融资方式的内涵

BOT(建设BOT(建设-运营-移交)

建设-运营-移交

它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方式,也是私人机构参与基础设施开发和运营的一种方式。

BOT结构特别适合提供社会产品或服务的项目,如交通或能源项目。

(二)BOT的特点

1.主体的特殊性

其法律主体一方面是东道国政府的主管部门,另一方面是外国私人投资者。

2.这非常冒险

从与东道国政府谈判、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结束商业周期,时间跨度往往达到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风险,如政策变化、贸易和金融市场变化等等。

商业风险

政治风险

3.到期后将授权移交给政府。

BOT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一般不允许转让和转让。

4.政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角色之一。

BOT项目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和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他们之间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例如:投资者、政府、股东、承包商、贷款人、项目产品的用户、保险公司等。

5.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

BOT项目一般是由许多国家的十几家或几十家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贷款,然后由一个或几个承包商组织实施。从与东道国政府谈判、可行性研究,到商业周期结束,时间跨度往往达到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

6.这个项目很难

每个BOT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没有先例可循。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新课题,必须从头开始研究。

7.要求所有各方充分合作。

BOT项目的规模决定了参与者的数量众多,这就要求所有参与者都参与风险分担和管理。

参与BOT项目的各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

8.BOT项目一般不能直接创汇,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不同程度的外汇管制。一旦东道国国际收支恶化,加强外汇管制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流动和还款能力。

二、BOT项目运作

BOT项目一般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

项目发起人成立专项项目公司(project company),专项公司与所在国政府或相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权协议。

第二步:

项目公司与建筑承包商签订建筑合同,并由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提供担保。专业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订项目运营协议。

第三步:

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出口信贷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政治风险担保,而贷款方由项目本身的资产担保。项目本身可以作为担保的资产包括:销售收入、保险、特许经营协议和其他项目协议。

第四步:

进入运营阶段后,项目公司转让项目收入(例如,根据销售合同取得的销售收入和道路、隧道、桥梁的通行费等。)到担保信托。担保信托会用这部分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

第三,BOT项目融资的效果

(一)BOT项目融资的积极效应

l、从政府的角度来说,BOT可以减轻财政负担,把基建省下来的资金用到其他政府项目上,这样在政府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2.从承包商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市场低迷时期,政府银行和财团的兴趣可以被BOT激发,创造项目投资机会,从而缓解承包任务来源不足的问题。

3.BOT项目为银行、金融机构和私人财团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其投资强度超出了单个银行、金融机构或私人财团的能力或意愿。

通过采用BOT,这些金融机构和私人财团可以以股份或贷款的形式集中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收益往往十分可观。

(二)BOT项目融资的负面效应

l、BOT投资方式使政府陷入两难境地:

国家要持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国家股太多,非国有投资者失去兴趣;为了调动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国家不控股,失去对BOT项目的控股权会导致私人垄断等行为。

2.私营部门追求利润目标,以实现经济效率为原则;但是,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有实现公平目标的要求,这两个方面是矛盾的。

3.BOT涉及众多而复杂的经济主体,协调多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相当困难,而政府作为经济主体而非仲裁者的参与增加了协调的难度。

4.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由于BOT项目授权协议和相关法规的约束,应对的灵活性较差。

5.任何一个BOT项目,投资额都是相当大的,相对授权期也是比较长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收期也长,投资风险高,对投资者构成了劣势。

6.外商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利润尽可能多、投资风险尽可能小的方案,试图由我国政府来承担许多本应由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从而造成了提出谈判的项目多,但谈判成功并付诸实施的项目少的局面。

第四,BOT的历史沿革

BOT模式其实已经用了几个世纪了。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项目是高度资本密集型项目,通常由政府垄断。早在欧洲17和18世纪,私人投资就出现在一些运河和桥梁的建设中。

17世纪,英国政府允许私人建造灯塔。经政府批准,私人向政府租用建造灯塔所需的土地,在特许期内管理灯塔,并向过往船只收取通行费。特许经营权到期后,政府将收回灯塔,交由政府所有的领航协会管理,继续收费。到1820,全部46座灯塔中,有34座是私人投资建造的。可见,在当时,这种BOT投资方式在效率上远高于行政部门。

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后期的欧洲国家,政府广泛利用私人机构的力量投资、开发和运营公路、铁路、运河等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欧洲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私人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伦敦和巴黎的供水由私人公司承担。

两次世界大战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机构承担,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那些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更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世界经济形势逐渐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BOT这种投资方式正式登上了经济舞台。

1984年,时任土耳其总理奥扎尔首次提出BOT一词,欲以BOT方式建设电厂。

英法海底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澳大利亚悉尼湾隧道等。

4.缓解资金短缺;

5.提高市场化程度;

6.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7.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第二,BOT已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

BOT不同于传统的“外资”企业投资。

第一个项目

1995年5月,广东来宾B电厂获得国家计委批复,全国首个BOT融资项目广东来宾B电厂正式签约。该项目于1997年5月获得资助,于上世纪建成投产。

第二个项目

来自1995 165438+10月,上海市水处理厂。

自6月1995 11起,公司开始筹集5400万美元银团贷款用于项目建设。

第三个项目

它是河北省保定市附近的一个丁曲热电厂,总投资165438+4亿美元。

第四个项目是深圳电站项目,由亚洲电力公司承建。

第五个项目是广州轻轨二期。

第六个项目是武汉城市铁路项目。

在1996和1997中,国家计委批准了几个大型BOT项目来吸引外资。

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约1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占2000-3000亿元,7000-8000亿元需要通过贷款、利用外资和社会投资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BOT方式融资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运营商的重视。

第三,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BOT项目。

(一)“走出去”战略与海外BOT发展

2000年——“走出去”战略

BOT作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一种主要的资本承包方式,中国公司必须进行探索和实践。

BOT项目可以带动更多的国内单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更好实施。

(二)海外BOT对中国企业的促进作用

1.该项目可以促进中国公司提高能力和人员素质,促进中国公司规模扩大和升级,从而形成快速发展的局面。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特别是资本运营能力,培育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三)中国公司今后发展BOT项目的前提条件

1.目前国内银行不能接受项目合同作为融资担保,贷款需要公司担保,与国际上普遍接受BOT合同作为项目融资担保的做法相差甚远。

2.中国资本市场运作能力相对较弱。

资本市场对投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担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中国识别、评估和分担投资风险的能力不足。

3.中国公司的管理体制也阻碍了中国公司。

遇到BOT项目,主要考虑的是客观困难,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和平等、依赖、重要的思想。

这个问题只有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才能得到解决。

4.有成熟融资渠道和销售渠道的公司运作。

不是每一个国际大公司承建的BOT项目都能成功。国际大公司跟踪BOT项目,只有三四个项目能成功。BOT项目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配合。BOT项目的组织者、出资者、建设者、设备供应商需要各方合作。

5.有针对性地选择BOT项目的国家、行业和项目。

在选择项目东道国时,需要考虑该国与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关系,最好是与中国有地缘优势的国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项目类型要与自身优势相适应。

6.有目的地培养和储备实施BOT项目所需的人才。

BOT项目是承包工程的最高形式,对项目经理的要求非常高。它需要精通各方面知识、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

BOT项目需要商业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他们:

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熟悉项目所在国家的市场营销;

熟悉工程分包市场的运作;

熟悉项目建设管理;

必须有很强的项目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