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融资券的概念,短期融资券的风险
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短期融资券是企业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在我国,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交易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集短期(65,438+0年以内)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
分类编辑1。按照发行方式,短期融资券可分为券商代销的融资券和直接代销的融资券。2.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分类,短期融资券可分为金融企业融资券和非金融企业融资券。3.根据融资券的发行和流通范围,短期融资券可分为境内融资券和国际融资券。短期融资券-发行程序1。公司决定发行短期融资券;2.办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3.向有关审批机关提出发行申请;4、审批机关审查批准企业的申请;5.正式发行短期融资券获取资金。
3关于风险
短期融资债券
(1)信用风险。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违规成本低,与企业财务状况密切相关的风险预警处于空白状态。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低成本融资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修改披露的财务数据和经营业绩,隐藏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披露现有制度安排中隐藏的信用风险,一旦市场扩大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信用风险就会迅速扩大。少数企业违约的信用风险可能通过市场传导至系统风险,甚至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滚动发行机制隐含“长用短债”的投资风险。按照现行规定,人民银行对企业发行的融资券余额进行管理,监管部门只需要控制融资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即可。这使得一些企业可以绕过中长期公司债的限制,通过滚动短期融资券进行长期融资。由于缺乏监管,很难避免企业将通过短期债务整合的资金作为长期投资。任何中长期投资项目都面临着市场、技术和产品的风险。随着短期融资券规模的扩大,隐含的投资风险将不断增加。
(3)短期融资券的风险可能转移给银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隐性担保的潜在风险。短期融资券是无担保信用债券。很多企业把银行授信额度作为提高偿付能力的条件,主承销银行心甘情愿地为自身利益提供隐性担保。一旦发生违约风险,企业的信用风险就可能转移和积累到银行。二是银行自己买卖短期融资券,容易产生泡沫,造成短期融资券异常“火爆”的假象。一旦个别企业出现兑付风险,必然导致投资者对同信用等级的短期融资券产生质疑,可能导致大规模抛售,金融机构持有的短期融资券价值迅速下降。如果银行将短期融资券作为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必然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的爆发。第三,银行竞相承销短期融资券,互相挖客户,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违规风险。
(四)信用评级不成熟,道德风险增加。突出表现为评级缺乏时效性,使得短期融资券评级出现终身化倾向;评级方法落后,大多采用长期债券的评级方法,没有短期债券的特点;评级标准不统一;监管主体缺位,至今没有明确的评级机构监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