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管理者做出最佳决策应该采取的六个步骤。
1,判断决策是否必要
管理者做决定,就像外科医生决定是否给病人做手术一样。外科医生在决定手术前都非常谨慎,因为他们知道手术不可能没有风险,所以必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正是这种决定,让好的外科医生区别于普通人。外科医生使用的这一基本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决策。
2.将问题分类
如果一开始对问题的分类是错误的,那么最后的决策也会是错误的。管理者遇到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a、无论在企业还是在整个行业都是比较常见的事件;
2.对一个企业具有特殊性,但对整个行业具有普遍性的事件;
第三,完全特殊的事件;
第四,看似特殊事件,其实只是刚刚出现的普通事件。
除了完全特殊的事件,其他类型的问题都有自己的普适解。完全特殊的问题非常少见。事实上,一个组织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已经被别人解决了。因此,有效的决策者应该仔细分析问题,判断它是普遍问题还是特殊问题。如果问题是普遍性的,它只能通过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定来解决。
3.定义问题
定义是所有七个决策因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管理者忽略的因素。一个有效的决策者总是首先从高层次的概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正确的问题,即使解答中有错误,这样的错误也是可以改正或者挽救的;但如果问题是错的,即使解决方法是对的,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借用医学的话,就是正确诊断疾病。同样,决策首先要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定义”,然后“对症下药”。
4、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决定。
有些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常常会忍不住问这样的问题:老板能接受什么样的决策?一旦受限于这个问题,决策肯定会失败。决策的出发点应该是“什么是对的”,而不是“谁是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决策中妥协或妥协是不可取的。其实妥协是有对有错的。不管要做出什么样的妥协,只要一个解决方案能解决问题——尽管可能不完美——这个妥协就是正确的妥协。如果妥协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方案可能比不做决定更有害。
5.让别人接受你的决定。
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决策,除非你的组织接受了你的决定,否则你的决定是无效的,它只是一个良好的意愿。为了使决策有效,我们应该从决策过程的开始就考虑如何使它最终被接受。
6、落实落实决策的具体行动。
直到采取正确的行动,决策才算完成。如果不分配执行决策的任务和责任,不设定执行决策的期限,决策就只是一句空话,决策只能被视为一种希望。
为了使决策有效,我们必须在决策过程开始时考虑需要采取的行动。的确,在执行决策的具体步骤转化为某些人的任务和责任之前,决策根本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决定只是一纸空文。将决策转化为行动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谁必须理解这个决策?执行该决定需要采取什么行动?谁将采取这些行动?为了便于人们实施,这些行动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7、根据实际结果来检验决策。
即使是高效的管理者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毕竟,每一个决策都是有风险的,因为它将现有资源托付给了一个不确定和未知的未来。所以,决定做出后,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决策的结果往往会在未来显现,而且往往是多年以后。因此,在决策过程中,要注意跟踪记录,及时上报相关信息,以真实的结果不断检验决策者最初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