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属期货中钢材交易的一些事情

钢材贸易是钢材生产和消费之间桥梁的中流砥柱,贸易背后的东西往往影响和左右着市场。

01

被蒙住眼睛的银行

2015出生于福建莆田,长大后定居上海的黄先生向上海多家银行提交商品房按揭贷款申请,均被拒绝贷款。黄先生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上海某知名信息技术公司。他的个人贷款偿还能力良好,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但银行拒绝贷款。这让黄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鼓足勇气一探究竟。令他惊讶的是,银行口头回复中拒绝贷款的理由惊人的相似:他身份证的三位数是福建省350,银行以信用风险为由暂停了福建人的贷款申请。一脸茫然的黄先生不知道的是,几年前上海爆发的钢贸商信用危机余波犹在,他成了被“暗箭”的无辜受害者。

这场信贷风暴应该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中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这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钢贸商的生意也是如火如荼。由于钢贸商从钢厂订货需要提前支付定金,提货时支付全款,卖给下游用户后回款慢,钢贸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大。为了给钢贸商争取更多贷款,扩大销售规模,大量福建籍贸易商抱团互保,用共担信用风险的“联保制”申请贷款。钢铁市场的牛市也削弱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福建籍钢贸商成了银行的上宾,甚至一张福建籍身份证就能轻松从银行获得50万的贷款。仓单质押融资更加混乱。虚假仓单、“以花代树”的虚假交易、“一女多嫁”的重复承诺频频出现,甚至出现水泥“以桃代李”的热轧板卷。很多钢贸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挪用资金到房地产和矿产、期货股票、民间典当贷款等风险领域。钢贸信贷泡沫逐渐出现并扩大,在2011达到顶峰。

2011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转折,信贷政策转向收紧,贴现率一度达到14%,众多钢贸商资金链陷入紧张。2012,1,无锡钢材市场一个法人出逃,成为刺破泡沫的针。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银行本能地开始收缩信贷。联保制度的弊端与抵押套现的恶果一起暴露出来,钢贸商“跑路”、“破产”、“坏账”、“问责”等坏消息不断。繁华退去,银行对福建商人由“相亲相爱”变成了“自相残杀”,也“错杀”了黄先生这样的无辜者。这一事件在资金层面对钢材和螺纹钢期货现货交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技巧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2012年钢贸信贷泡沫的破灭,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市场钢贸商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市场钢贸商数量减少了近30%。

02

钢铁贸易永无止境的战斗

2001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商品在全球主要市场获得了比过去更有利的出口条件。中国钢铁和钢材实现自给后,部分钢材也转向出口。中国钢铁生产成本低,对一些出口地区生产成本高的钢厂或钢材生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迫于压力,这些钢厂或制造商向本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双反”调查。如果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被认定成立,将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或钢铁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使其出口失去应有的竞争力。在收到中国的“双反”调查后,涉案钢厂或厂商可以提出投诉,但一般效果很小(见下表)。

表中国钢铁公司遭遇“双反”调查次数。

单位:自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自2004年加拿大首次对中国钢铁烧烤架发起“双反”调查以来,对中国钢铁及钢铁产品的调查从未停止。其中,大部分是在法律“双反”的外衣下被美国和欧盟调查,实质目的是提高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保护,尤其是在面临较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3欧债危机,导致对中钢等产品的调查明显增多。

随着东南亚国家钢铁需求的增加,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钢铁及钢铁产品的主要出口增长地,因此欧美对中国钢铁出口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技巧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连续24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连续13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