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热度退去后,才发现是谁在裸泳。
2022年新年伊始,半导体行业迎来巨头并购。英伟达660亿美元收购ARM以失败告终,AMD 350亿美元收购Xilinx,英特尔54亿美元收购Tower Semiconductor。短期内,世界半导体格局基本稳定。收购潮的结束给中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障碍?
现在市面上使用的产品几乎都直接或间接使用芯片和传感器,低端芯片可以找到国产的选择。即使不能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国内厂商生产的产品也有六七种功能,同质化比较严重。
比如汽车芯片,一般分为三类:MCU、IGBT、模拟芯片、车规芯片,需要做到“可靠”和“安全”。其中MCU芯片是最大的缺口,传统燃油车需要400-800个芯片,而具有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能力的新能源车也会有ADAS辅助芯片、MEMS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等。
“目前能说解决了芯片困局的半导体厂商,1000%都是骗子,尽管他们出了模型”——上海某芯片研究院副院长告诉笔者。(以下简称陈功)
陈功对笔者说,“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情况和国内相机发展初期有些类似。当时几乎每个省都在建相机,上海海鸥相机,北京蓝天相机,广东珠江相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0年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没有带来高端相机发展所必须的高折射和磨色晶圆制造技术经验,与同时期国外市场的相机产品相比,落后了很多。
我父亲从国外学习回来了。他告诉我,我们当时最先进的相机还不如国外一些基本的民用相机。如今,当年的几十个相机品牌,只有一两个还在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相机,已经完全退出了民用相机市场。“但是海鸥相机还是我爸爸买的,现在还在我爸爸家里。
看看你现在拿着的相机。他们都来自日本。(我用的是佳能EOS 5D Markⅳ)
半导体行业也是如此。光凭热情和热钱,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填满投机者和骗子的口袋,让外界对我们的观点充满怀疑。自汉芯事件以来,大大小小的芯片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在过去的20年中,市场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平面:专注研究派、后起之秀派、挣扎派和骗取融资补贴派。
“内量不效”,美国有成熟技术但国内缺乏完整产业链,中国有完整产业链但缺乏成熟技术。
芯片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大环节,很多企业实际上只参与其中的一个环节。比如华为、高通、联发科等公司只参与设计过程,台积电、SMIC等公司只参与制造过程,日月星辰、长电科技等公司只参与封测过程。
半导体的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四大类。中国是硅、镓等半导体重要原材料的出口大国,属于产业链的最上游。但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的利润不到8%,从中国出口的材料生产的半导体产品有近三分之一被中国企业回购。这意味着中国既是低成本卖家,也是高成本买家。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顶级半导体制造商,离开中国和亚洲,将回到美国,这将带来劳动力材料价格的上涨,他们生产的产品价格也将上涨,从中国进口半导体产品的成本也将上升。
2014年,工信部正式公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纲要》。纲要的核心内容是,到2030年,半导体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中国给半导体行业的资金约150亿美元,美国投资520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生产激励法案》失效。与国会中的审议相比,我国支持半导体发展的决心更强。
在人才方面,一方面,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端人才由政府官员组成,具有一定的行业管理经验和战略高度,能够熟悉政策和市场;另一方面是由工程师组成,技术能力不差,但缺乏商业交易经验。但是,一个企业能否走得远,取决于创始人的能力和素质。
但是,投资者无数,骗子不够。
受国际格局、资本进入和国内替代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整个产业链上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些公司刚刚注册,甚至只有办公场所,没有R&D和生产设备。有了商业计划书,投资机构上门要求投资,一天最多能见七八个投资人,而且都是几百万甚至几十亿的量级。
他们不懂半导体,甚至不懂人。
泉州市科技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泉州,包括整个福建,都在思考产业升级,从制造业到“智能制造”。我学习参观过很多外企,各种半导体公司剪彩。有些公司有能力真心开发芯片,但明珠上布满灰尘。他们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投资。哪怕一点点,它们也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向我们移动。
但我深刻体会到,半导体公司不经营餐厅,半路出家会做菜,敢说是八大菜系。
我们在罗江有一家西玛公司很多年了。补贴年年发,融资年年发,减免税收是第一位的。也不时引进国外人才,但我们从未见过这家企业正常运营。领导也很头疼,但不知什么原因,没人敢阻止这个企业。这个企业融资和补贴加起来几十亿,这种滥交模式我工作20年来还是第一次见到。当初其他部门的一些领导听说有人要在这里办半导体企业。那时候风景一样,土地给人,要钱,成了政绩和面子工程。
聂永忠是我们头疼的问题。
“有人觉得厨师做出来的菜不合口味,但是半导体公司做出来的芯片传感器,良品率不好可以扔掉吗?”
看到政府投资这样打击水漂,除了心痛,我只能感到无能为力。现在我们是弱势群体。西马的创始人跑路回老家了,或者跑到别的城市再骗一波钱,然后就可以东山再起了,我们不行。
花蜜吸引蜜蜂和苍蝇。
“融资的人越来越多,新面孔越来越多,水也越来越多。”例如,武汉洪欣最初的几个人没有半导体背景,甚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大学学历。还有一些所谓的“海归”,在外企从事芯片技术研发,镀了几年。他们纷纷亮相,带领中国芯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叫嚣着要建立中国最大的IDM(芯片设计制造)公司,成为中国的苹果、谷歌、特斯拉。
真正想改变现状的人,还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他们想赢。他们想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他们用最简单的动作展示自己的力量。笔者曾经请一位从事国内ed a工具设计的朋友吃饭。他认真考虑了一下。我们要更努力,下游会更容易。然后他停顿了一下说:我们就像设计足球一样,但我们不想设计自己的足球,被中国男足虐。我们想做一个芯片,但是有人在作弊,这让我很寒心。摩尔定律可能失效,而庞氏骗局与日俱增。
2021以来,整个半导体行业,从上游材料到终端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5%~15%的增长。汽车半导体的短缺和Pc硬件的延迟交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也导致大量芯片公司今年面临业务调整、高管离职、大规模裁员、融资困难、股价下跌、流拍失败、产品落地困难等问题。芯片经历了概念炒作、泡沫破灭、修正预期、完善。一些人担心芯片的未来,而另一些人则坚定乐观。
“xx将投资X亿元在某地建芯片产业园”
“打造中国最大的xx公司,赋能行业”
“芯片公司xxx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在网上一搜索就有几千万个类似的词,但如果我们想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喊出这些口号的企业,往往就是即将暴风骤雨的企业。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发布的一项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人工智能发展、数据中心建设、移动通信和半导体项目投资至少65,438+0.4万亿美元。
科学从来不相信权威,总是去伪存真。技术和想法也是有时效性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在半导体行业浸淫的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今天,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维护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先进工艺代工的分工决定了谁能在未来的供应链中占据主动。与此同时,先进工艺和生产线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大,我们想缩短甚至抹平差距。我们需要更多有才华的人,而不是想标新立异的小丑。
请给努力的人更多支持,也给作弊者更多惩罚。
海思麒麟芯片成绝唱,但任仍表态华为不会放弃海思系。
地平线正式宣布推出该系列芯片,为车企带来一丝曙光。
Figma对DJI公司的禁令并不妨碍DJI使用国内EDA。
比亚迪的车规芯片也相继取得技术突破,批量出货。
……
中国还是有那么多努力的人在打破游戏
国内也有很多骗子即将揭秘。
南京德克玛半导体科技成立于2015,投资200亿元。号称中国第一IDM企业,2020年破产,拖欠工资和税款。
成都辛格半导体晶圆厂,成立于2017,投资近700亿,誓要成为大陆的“台积电”,2020年停工,全员裁员。
陕西坤通柔性半导体成立于2018,投资超过400亿元。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柔性半导体制造商,2020年将无薪停产。
武汉洪欣半导体成立于2017,投资超过128亿。买下阿斯麦光刻机后,我们请来了行业巨头姜尚义,光刻机和配套设备,他们连调试都没有。2021,全员下岗,项目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