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新技术如何开辟新天地?
在光秃秃的山上种植森林是退役士兵胡鸿钧发明的树下渗灌技术的一大贡献。许多树枝枯黄、奄奄一息的油松树苗,被他的渗灌技术救活,起死回生。
“以前洪水泛滥,1亩地要用几十立方米的水。使用这种渗灌技术只需要1立方米的水,而且节省了劳动力和成本。”兰州新区窝窝井村村民赵桂春说。
胡鸿钧的树下渗灌设备分为管道和装置。管道供水,设备漏水。树根处有一个供水器。当树缺水时,水会慢慢渗入树根,有效维持树的存活。下雨的时候,水会自动灌满蓄水池,而不是在干旱的时候直接渗进地里再利用。胡鸿钧介绍:“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很多地方降水很少,只能发展旱地农业。新技术可以让农民使用更少的水,节省劳动力,活着成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新技术,胡鸿钧申请了一家公司,到甘肃干旱缺水的民勤、景泰、靖远等农村巡回宣传,介绍根系渗灌技术。在景泰县,新技术帮助当地农民种植了200多亩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民勤县腾格里沙漠边缘,农民用这种技术种植了数千株沙柳。
滴孔堵塞少是这项技术的另一个显著优点,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几年前,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集团种植的3000亩枸杞林,采用滴灌技术一年后被封。中宁县找到胡鸿钧,采用渗灌技术,在有机枸杞出口基地种植枸杞100亩。实验结果非常好。
兰州静宁商会专职秘书长、甘肃龙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宏伟关注这项技术已近三年。“我从2015开始就去看他的种植地,前几天去过,真的不堵车。胡鸿钧的技术看起来不起眼,但确实能解决问题。”
2013宁夏科技厅关于渗灌的报告显示,根系渗灌节水装置是一种不同于各种节水技术的灌溉装置,比滴灌节水30%,但材料成本比滴灌技术低70%至80%,更实用,可实现智能远程控制。
甘肃省临洮县的荒坡是碱性的,缺水,这使得农业发展更加困难,利润更低。这种现象在西北地区比较普遍。2065438+2007年4月,临洮县京平工业园采用根系渗灌技术,在荒地种植杏、枣、核桃树等十几种经济作物,成活率达90%。经济林下还套种了苜蓿和草坪,每亩青饲料2吨多。用青饲料养了鸡和羊,再把鸡、肥、羊还田,实现了生态有机循环。
新的农业技术逐渐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静宁县是农业大县,也是缺水县,对农业节水技术非常关注。在当地政府和合作社的支持下,该县与胡鸿钧团队就该县北部苹果科技示范点的节水试点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景宁有1多万亩苹果树,淹1亩地一年综合成本约1.6万元。如果采用水肥渗灌技术,1亩地至少可以节约300元,远程控制成本会更便宜。预计在10-15使用期内,至少可为当地农业节约30亿元。”胡鸿钧说。
“这项技术还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用工荒问题出现了。这项技术很好的结合了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精准浇水,再加上远程自动控制,既节水又省人力。”杨宏伟说。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现在报农已经不是靠天收割的模式了。只要我们有思想,肯努力,还是会把农业发展成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