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超过2600亿元!科技创新委员会将于7月解禁。

进入7月,下半年a股市场的大幕缓缓拉开,科技创新板也将迎来今年的解禁高峰。7月份将有76家科创板公司解禁。根据CICC的数据,此轮解禁规模超过2600亿元,占科创板解禁规模的1/4。

从解禁类型来看,7月份的解禁潮主要来自于首发股。

从行业分布来看,兴业证券数据显示,半导体、轨道交通设备、通用设备、电池、医疗器械解禁规模居前,分别达到848.6亿元、352亿元、229.6亿元、226.2亿元和2654.38+0亿元;

轨道交通设备、其他电子、通用设备、航空设备、环保设备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较高,分别为117.8%、90.1%、63%、46.8%、40.3%。

从具体个股来看,中泰证券指出,市值超过100亿的股票有7只,前三名分别是奇奇科技、中威公司和中国郝彤;解禁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0%的有10只,前三名分别是华星源创、航科科技、南威医药。

从基本面来看,浙商证券的数据显示,2022年“大法”解禁公司的预期利润增速大幅提升,明显高于2021归母净利润增速;而“小非”解禁的科技创新板公司,预计净利润增速会有小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人士认为,虽然7月份科创板解禁公司的市盈率并不低,但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底部。

7月份解禁有什么影响?

综合多家机构的研究,虽然解禁高峰期往往伴随着减持规模的相应增加,从资金面来看可能会对资产价格产生短期影响,但仍看好科技创新板的中长期走势。

多数分析师“以史为鉴”,结合近两年科技创新板集中解禁后的股价表现,得出短期市场容易出现波动的结论。

如兴业证券表示,从以往来看,集中解禁对7月份科技创新板股价走势节奏影响较为明显,但主要受情绪因素主导,股价呈现大幅下跌后快速反弹的特征;

在个股层面,特征基本一致。与非解禁股相比,7月份科创板解禁股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但反弹力度也更强。

中长期来看,兴业证券认为,随着大量限售股的解禁,流通股数量的增加有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板的交易活跃度,同时有望提升公募基金、陆谷通等机构投资者的增配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月初有机构高喊“今年科技创新板创业板与2012年类似”,引发市场关注。

中泰证券在分析科创板解禁后的市场时也提到了创业板的表现。他提出,经过三年的平稳运行,流通市值占比逐渐上升,重要股东减持预期的情绪干扰逐渐消退。2013,在基本面和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创业板开始进入独立牛市。

综合来看,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海外扰动逐渐消退,国内重心从短期的“稳增长”、“防风险”回归到长期的“独立自主、高质量发展”,科创有望成为新一轮上行周期的领头羊。如果科创板股价在7月解禁窗口前后出现波动,可能成为底部配置和中长期布局的机会。

浙商证券在24日的报告中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新的增长反转才刚刚开始,科技主推指日可待。这背后有三个驱动力:

第一,就宏观背景而言,经济走向弱复苏,新兴增长占主导;

二是中观层面,财报季即将开启,半导体、国防、数字经济(工业软件、智能汽车)、专业化、创新有望接力,成长机会辉煌;

第三,7月份科技创新板解禁以“大非解禁”为主,占比80%。参考创业板的经验,解禁后,30个自然日内涨幅一直在增加。虽然“小非”解禁有影响,但6-4月份已经提前调整,260多家公司今年“小非”解禁没有压力。

具体方向,兴业证券29日报告称,下半年市场主线将进一步聚焦以“新半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建议沿着“确定性”和“高弹性”两条主线布局高景气增长轨道:

一是“强确定性+高景气”主线,有光伏(组件、逆变器、硅片)、风电(上游材料、整机)、军工(结构件、新材料)、UHV(输变电设备、上游材料)、半导体(设备及材料)、5G(光模块、光缆);

二是“更大弹性+高景气”主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整车、零部件)和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决策执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