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经失落了二十年,为什么还没有崩溃?
尤其是在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金融领域崩溃,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速度陷入泥潭。然而,经过20多年的低调休眠,日本经济又恢复了之前的发展势头。不仅如此,它还寻求以经济为后盾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
一.广场协议:开启"失去的二十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汽车、家电等科技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及,尤其是1980的两伊战争,导致中东油价上涨,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爆发。
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对日本人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日本制造的汽车不仅便宜,而且耗油少,所以凭借这个优势,日系车进入了美国市场。
日本重卡、挖掘机、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后,加大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压力,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比比皆是。结果在美国引发了反日浪潮,因为除了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日本还攻占了美国市场,比如相机,摩托车。
从汽车工业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企业的辉煌,所以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将日本的举动视为当时对美国的经济侵略,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一年高达500亿美元。日本现阶段也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于是美国总统里根在舆论和现实的驱使下,着手解决巨额贸易逆差和日本产品占领美国市场的问题。198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投票,正式将日本列为“不公平贸易国”,这实际上相当于承认美国有权针对各种商品进入日本推出有针对性的打击法案。
果然,在随后的两个月里,美国参众两院为了制裁日本,以罕见的一致性通过了数百项报复性法案。然而,这些法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因此两国政府开始正式谈判。
经过讨论,日本首相中村康弘、财务官广濑和安倍晋三最终同意了里根总统提出的日元升值计划。1985年,美、英、日、法、德(联邦德国)财政部长在纽约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出口大受影响,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二、再出发:21世纪的新发展
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签署广场协议后,美国的贸易逆差解决了,但日本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日本最初同意日元升值不仅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也是希望刺激日本国内市场,增强日元购买力。
结果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的影响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年时间,日元升值20%,导致一些依靠出口实现发展的企业无法承受日元的快速升值,尤其是电子行业和造船业。
在日本,不仅低迷的经济批评广场协议,日本大量失业选民也强烈批评中曾根康弘是毁掉日本制造业的卖国贼。在这种压力下,中曾根康弘开始寻找增加出口的方法。
首先是寻找新的市场,也就是关系刚刚缓和的中国市场。此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需要外资,于是和日本一拍即合。其次,日本政府采取降息政策刺激日本企业对外投资。
因为降息可以直接降低日本民众的借贷成本,把更多的钱花在基础设施上,也可以让日元悄然贬值,减轻日本出口型企业的压力。最后,日本政府直接动用国家资金救助一些大中型企业,而一些小企业则听天由命。
1987年,中曾根康弘颁布了《政府繁荣对策》,主要内容是政府在公共事业投入5万亿日元的同时,减税1万亿日元。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的一些企业坚持了下来,一些企业成为21世纪日本经济腾飞的支撑点,尤其是科技企业。
虽然这二十年日本整体经济的发展无法与六七十年代相比,但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为日本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必须有再次起飞的理由。
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后,国内经济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但这些都是虚假的泡沫经济,迎接他们的是接下来二十年的经济低迷。
而面积小、资源不丰富的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崩溃,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三的位置,领先于大多数强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日本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广场协议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一直低迷,这与美国华尔街的投资有关。一旦华尔街有所动作,日本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当华尔街做空日本股市时,整个日本金融界都会引发地震。相比之下,日本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仍在继续,尤其是制成品的质量相当高,出口势头强劲。
其次,日本科技领先。二战以来,日本政府得到了美国的军事庇护,因此原本用于国防的费用全部投入到科技研发中,科技实力不容小觑。许多日本公司,如松下、三菱和索尼,在“失去的二十年”中一直致力于创新。
特拉斯电动车、机器人、洋子科技等。已经被发明了。虽然由于日元升值,他们在出口方面压力很大,但技术加快了他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科技进一步助推了经济发展。
最后,日本在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与美国保持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二战后,日本将“贸易立国”作为国策。第一步是进入东南亚市场,通过战后赔偿和经济合作进入东南亚市场,也使日本在八九十年代实现了经济发展。
同时,他也为了获得美国人的支持,防止美国人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怀疑,而维持美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
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从未放弃经济发展的机遇,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最终在21世纪取得新的发展,弥补了那些年失去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