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机器人公司已经走下神坛。

温大军

2021这一年快过去一半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从最初的追赶发展到现在的激烈竞争。整体规模逐年增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然而风口时代早已过去,很多曾经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已经跌下神坛,令人唏嘘。

联硕科技持续亏损,海伦哲舍保持军容帅气。

据每经AI新闻报道:“海伦哲4月28日公告,为进一步聚焦主业,提高公司发展质量,公司拟与吴泽勤、宋军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深圳市联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硕科技)100%股权以1元的价格转让给吴泽勤、宋军。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联硕科技的股权,联硕科技也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以前是多么轰轰烈烈,现在是多么悲惨。2015年,海伦哲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以2.6亿元收购联硕科技100%股权,预计增值率842.05%。但2018年,联硕科技的收入规模和净利润持续下滑。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联硕科技亏损2531.07万元。2020年第三季度,海伦哲对联硕科技剩余的2.42亿元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然后经过一系列费用,截至2021年4月28日,联硕科技对海伦哲的欠款为70181800元。为了保住原有业务,海伦哲不得不选择转让联硕科技。

经过五年的风吹火打,黄河旋风终于没能转型。

与联硕科技相同的还有明江智能。2015年,黄河旋风通过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以4.2亿元的对价收购了名匠智能100%的股权。当时黄河旋风声称是为了公司向工业4.0转型,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布局。然而,在2020年黄河旋风的年报中,并没有工业4.0和工业机器人的影子。黄河旋风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24.5亿元,同比减少4.53亿元,减少65,438+05.90%;净利润为-9.8亿元,同比减少1019万元,降幅为2609.90%;扣非净利润为-6.3亿元,同比减少5.92亿元。不难看出,2020年黄河气旋的性能将大幅下降。这应该才是转型失败的真正锤子。

要从2017说起。2017年4月25日,黄河旋风披露2017年度报告,业绩快报年审机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年度报告出具了非标准意见。黄河旋风表示,控股子公司明匠智能2017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公司已失去对其的控制权。此时,名匠智能与黄河旋风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随后名匠智能一路亏损。2020年5月24日,黄河旋风最终与灿泽智能签署了《关于上海明江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协议》。自此,黄河旋风不再持有明匠智能股权。

Brandt是“ST”,应用提供商体系的未来在哪里?

说到审计,让我想起了4月12日全国股转公司的公告:“创新公司勃朗特于2021年4月9日披露了2020年年度报告,其2020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4.2.8条第(一)项的有关规定,我公司将于2021日至4月13日对勃朗特股票交易进行风险提示,证券简称由原简称变更为ST勃朗特。

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勃朗特实现营收约591亿,同比增长11.89%;归母净利润约654.38+0.07亿,同比增长27.09%;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65,438+06.85万。从勃朗特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勃朗特2020年的业务还不错,但是田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十年的审计机构,于2021年4月7日出具了勃朗特2020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此举主要是质疑勃朗特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年报事件让勃朗特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标新立异的模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但降级也让应用提供商体系的模式让很多应用提供商心灰意冷,Brandt能否逆风翻盘还不确定。

“华昌达”变更为“*ST华昌”

勃朗特一家不是唯一被“圣”过的人。

4月30日,华昌达披露了更新后的2020年年报。公告显示,2020年,华昌达实现营收654.38+0.6亿,同比增长654.38+0.06%;归母净利润亏损5.85亿,同比增长665,438+0.965,438+0%,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在报告的扉页,华昌达这样描述公司的现状:“公司现有在手订单超过30亿元,经营生产仍在正常进行中。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

2021看Q1华昌达的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47亿,同比增长18.50%;归母净利润亏损6403万,同比减少13.97%。同时,公司股票自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华昌达”变更为“*ST华昌”,每日涨跌幅限制变更为20%。..